1978年,谭震林谈及淮海战役时大怒说: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晓涛 2023-08-21 22:35:26

1978年7月某天,谭震林来到江苏省,因为受到邀请所以他去参加了淮海战役的重要报告会议,谭震林曾经是总前委的成员,他同邓小平,粟裕,陈毅等人对淮海战役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他的发言也是很有权威性的。可是在报告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谭震林却突然暴怒的离开了会场,并且还说了贪天之功,无耻之尤的话,会场上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为啥谭震林会这么生气?

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是在徐州附近,这是国民党与解放军之间非常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与其他两场战役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就是淮海战役中,我军的人数比敌人少,而其他的两场战役都是我军人数比敌人的多。可最后却是我军将敌人的55万大军给歼灭了,可以说对于解放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再就是淮海战役在开始之后,才明白这场战役将是国共之间的决战,而其他的两场大战,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被定性了。最初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就已经开始构想淮海战役,不过当时的规模并不大,而当粟裕将自己的构想上报给毛主席之后,主席将小淮海扩大为了大淮海,最后成为了国共之间的决战。

因此在这场战役中,不管是中野还是华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的默契配合就不可能打出这么漂亮的战役。不过针对这场战役,还是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谁对这场战役的贡献最大呢?

有人觉得中野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总前委中有三个成员都属于中野的,而且他们几乎都是同中野一起行动的。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是总前委的书记,所以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有些人觉得华野功劳大,因为淮海战役中的三场规模比较大的战斗,华野都参加了,而中野就只参加了其中的一场,另外华野歼灭敌人总达到了40万人,占淮海战役中敌人总数的四分之三,所以华野的功劳大。

至于谭震林为啥会愤怒呢?如果说大家讨论的是中野与华野之间的功劳大小,也许谭震林并不会有多么的生气,因为大家也没有对哪一方进行贬低,毕竟大家只是在争论谁高谁低而已。可是在淮海战役的报告会议上,竟然将所有的战功都归结给了中野这就不合理了,并且还将华野当成了辅助性的部队,也就是说主力部队是中野,而华野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样做的报告是完全不尊重历史,所以谭震林才会这么的生气。他觉得这样做对不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还有那些为战斗拼尽全力的战士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野与华野在这场战役中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之间少了谁都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们都是淮海战役的功劳。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看,还是能够从谁为淮海战役贡献最多做出正确的抉择的,粟裕是提出淮海战役设想的主要人物,之后他又对整场战役遇到的各种困难与突发情况进行了分析,还有这场战役的具体计划也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之后中野与华野合作的方案也是粟裕向中央建议的,因为华野的兵力与敌人对抗不占优势,只有将两个野战军合并起来才有可能战胜敌人,就连最后毛主席也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的功劳最大,毛主席曾接见蒙哥马利的时候,还提到过粟裕说他是最会打仗的战友,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粟裕的军事能力很赞赏。综合起来看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最大,而且他的贡献是最为突出的。

34 阅读:1002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38
2023-09-04 18:35

淮海战役主力是华野,中野只是打酱油的

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

29
2023-08-22 17:21

中野千里挺近大别山之后,重武器装备都丢完了,没什么战斗力,淮海战役就打一个黄维兵团,没打下来,后来还是华野来打的!淮海战役就其实就是华野打的,不是说中野不行,因为战略需要,中野到了大别山后损失很大,几乎没有重武器,所以攻坚能力有限

历史的箴言 回复 09-13 14:57
但是,中野的战略地位很高,挺进大别山,是党中央最重要的一步棋,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更威胁军事重镇武汉,让国民党大部分兵力不敢动,为解决淮河以北,为淮海战役的发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不过中野也元气大伤,根本就不是打仗,而是负责牵制作用

白也

白也

20
2023-08-24 11:26

中原野战军的牵制作用也必不可小,粟裕大将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在开国将帅中稳居前三

猫爪爪

猫爪爪

17
2023-09-07 19:25

粟裕战神

邢为强

邢为强

10
2023-09-16 10:05

当时四野人数最多,其次是三野,而二野的人数连三野的一半都不到,怎么能成为淮海战役的主力呢?

yl

yl

7
2023-09-06 12:34

没有三野打不赢淮海战役

晓涛

晓涛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