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李德生到连队检阅部队,为何7公里越野没人能完成

晓涛 2023-08-21 22:32:41

在抗美援朝结束再到对印战争,这段期间解放军都没有参与过战斗,所以在60年代之后,部队里大多数都是新兵,如果从理论上来看的话,这样的部队战斗力一定是没有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战斗力高。

可是不管是在援越抗美,还是之后的对越战争,解放军的战斗力都没有下降,甚至还有越打越强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解放军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呢?而这还得从李德生去问郭兴福三个问题说起。

1961年5月,李德生是12军的军长,他带着不少的营级干部去34师2连考察。2连的副连长是郭兴福,他看到突然来到的首长,立刻就让士兵吹起了集合号,在规定的范围内,全连的士兵全部都整齐的排列在了操场上。这样的速度让在场的干部还是比较满意的。

然后就开始进行基本的考核,而2连士兵做的都不错,取得的成绩也都很好。可李德生却在那里连连摇头,因为这些考核也都只是基本的,压根达不到去战场作战的标准。然后他就提出了让部队都进行全副武装后进行5公里的越野,然后再去翻越100米到300米左右的山头,不仅如此,还要跨越3条河流,最后来到指定的地点集合。

这行程下来也就是7公里左右,而2连的单兵负重也不能低于30公斤,需要的时间是1个半小时。这段越野中,也就前五公里大家都完成的很好,可是在之后的2公里,却让士兵们震惊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河流上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可以渡河,也就是说他们想要过河就必须要游泳。

虽然部队里也有不会游泳的士兵,可他们却可以通过将绑腿上长绳进行连接,然后大家连成一串就可以过河了,虽然这样的方法可行,但士兵们都过了河之后,他们就发现了问题,虽然部分的炊事班在带着电台被水浸湿外,还有就是所有战士的衣服都泡了水,这也就给他们再增重了不少,之后的越野会让他们消耗更多的体力。所以之后的旅程士兵们都精疲力尽了,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赶到目的地了。

因此郭兴福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让体力比较好的战士将体力差的战士给带着,并将他们棉被里的水给拧出来,可这样的战果也不是很大。最后部队来到集合地后,多出了一小时十多分。

因为体力消耗的太大,还饥饿的原因,不少战士来到目的地后出现了低血糖,甚至还有晕倒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该还怎么进行接下来的训练,李德生没办法就只能派车将全连的士兵送回营地,让他们休整一下。

在达到2连的营地后,李德生就向郭兴福提了三个问题,他问山地丛林还下着暴风雨,没有地图,指南针甚至向导,你的部队能日行百里吗?郭兴福回复不能,接着李德生又问:在武器的射程内,不管是什么样的目标,你们能做到举枪就射并且命中目标吗?郭兴福回道:还是不行。李德生最后问道:200米的范围内,敌人的火力还比较足,你的连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敌人的封锁,并同敌人进行近距离的肉搏战吗?郭兴福只能回复不行。

李德生看到郭兴福低着头,于是就语重心长的说道:长征时候的泸定桥战斗,红军面临暴雨也没有充足的食物,可是却能够日行240多公里,最后还打赢了这场战斗,抗美援朝的时候,113师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只用14个小时就行军140多公里,最后还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如今的情况,二连的物质条件都有了,可是战斗力却下降了,这样下去是不好的。郭兴福也知道必须采取措施了,所以之后在他严格的训练下,2连的战斗力也就提升不少,即使上就战场也依旧能打出解放军的本色。

0 阅读:231
晓涛

晓涛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