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对比解析,德系血统之争,谁更胜一筹

罗彬说车 2025-04-23 15:20:51

话说,同样是大众亲生的,为啥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卖得风生水起,占比都快到三成了(2024年28%),一汽大众还在那儿苦苦挣扎,连两成都没摸到(2024年19%)?

这“德系王者”的帽子,到底该扣谁头上?

要我说,这南北大众,就像一对双胞胎,长得像,命却不一样。

先说说这俩的出身。

一汽大众,那是根正苗红的“老大哥”,1991年就成立了,中国一汽占大头(60%),德国大众占小头(40%),奥迪是它手里的王牌。

上汽大众呢,稍微早点,1985年就来了,上汽和大众各占一半,但斯柯达这孩子,一直没怎么起来。

战略上,这俩也走上了不同的路。

一汽大众,死守着“原汁原味”的德系技术,想走高端路线,奥迪A4L、迈腾啥的,都是它家的顶梁柱。

上汽大众呢,更接地气,搞起了本土化研发,朗逸、途观L这些“中国特供车”,价格也更亲民。

数据说话,2024年,一汽大众的车平均卖18.7万,上汽大众才15.3万,这差距,肉眼可见。

要说这技术,俩家都离不开EA888发动机,但调校上,那可是大相径庭。

一汽大众,更追求高功率,迈腾380TSI,马力足足的,悬挂也硬朗,开起来那叫一个运动。

上汽大众呢,更注重燃油经济性,帕萨特380TSI,油耗能低个0.3L/100km,底盘也更舒服。

智能化这块,也是各有千秋。

一汽大众的CNS 3.0系统,支持5G-V2X,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语音交互,反应有点慢。

上汽大众呢,和华为搞了个AR-HUD,科技感十足,但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又落后了一代。

话说回来,大众当年“排放门”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谁也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大众也会搞这一出,全球消费者都傻眼了,也确实影响了南北大众的品牌形象。

这俩兄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赶紧在环保技术上砸钱,想把失去的信任找回来。

这亡羊补牢,总比啥都不做好吧。

再说说这南北大众的“朋友圈”,都挺热闹的。

上汽大众,和华为打得火热,想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上搞出点名堂。

一汽大众呢,可能也在偷偷勾搭百度、腾讯,想在智能化上弯道超车。

要我说,斯柯达这孩子,在上汽大众手里,确实有点“泯然众人矣”。

想当年,斯柯达也算是个响当当的牌子,现在却在中国市场混得这么惨,真是让人唏嘘。

这合资股比放开,对外资车企来说,是多了点自主权,但对南北大众来说,可能也是个挑战。

大众汽车集团,现在控股了江淮大众,改名叫大众安徽了,这新能源的棋局,是越下越大了。

用户这块,南北大众也是各有各的拥趸。

一汽大众,在东北、华北,那是相当受欢迎,毕竟“德系原产”的标签,在那儿摆着。

上汽大众呢,在华东、华南,更吃得开,本土化设计,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

说起2025年,一汽大众准备引入SSP平台,续航要突破800km,听起来就让人激动。

上汽大众呢,联合小鹏汽车,搞了个EEA 3.0电子架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这渠道和服务,南北大众也是各有心思。

一汽大众,搞了个“透明车间”,维修进度看得见,让人更放心。

上汽大众呢,直接推出“一口价”直销,价格降幅高达15%,这诚意,杠杠的。

这“德系王者”的帽子,谁能戴稳,还真不好说。

南北大众,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最终鹿死谁手,还得看谁能更好地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

最后想说一句,这汽车市场,风云变幻,谁也别得意太早。

0 阅读:4
罗彬说车

罗彬说车

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