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朱襄陵,华夏朱姓始祖炎帝朱襄氏的陵墓

兵兵说旅游 2024-03-19 06:39:26

柘东十里极苍茫,碑石犹传是上皇。

鼓瑟调和花木实,空余陵寝在蓁荒。

清代顺治年间文人窦克让这首名为《朱襄氏墓》的诗作中描绘的景色是河南柘城最有名的历史古迹之一——炎帝朱襄氏陵墓。早在窦克让来到朱襄陵的明代永乐年间,曾任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的刘咸在他的诗作《过柘城》中也曾提到过朱襄陵:

朱襄城畔草萋萋,远客南来望欲迷。几处寒塘秋水在,数家茅屋夕阳低。

荒陵不必嗟曹操,古墓何须辨夏姬。往事悠悠只如此,隔林空听鹁鸠啼。

不独刘咸和窦克让,明清时期有很多文人的作品中都有关于朱襄陵的记载。这处位于柘城县城东约8公里一个村庄中的陵墓中长眠的人又是谁呢?翻阅历史资料记载会发现,这个人居然是上古时期著名的炎帝之一朱襄氏,华夏朱姓始祖正是朱襄氏。

柘城朱襄陵景区

柘城朱襄陵景区

朱襄氏大殿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的春天,冬日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朱堌寺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这个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子,被封为周王的朱橚。就藩开封的周橚之所以来到这处偏僻的地方当然不是为了旅游观光,而是受太祖之命前来祭祀他们朱姓的始祖炎帝朱襄氏。这次祭祀中,周橚不但并献上父亲朱元璋亲自写下的《祭炎帝文》,还在大殿前栽种下一株皂角树。六百多年后,周王周橚栽种的那株皂角树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也是朱堌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件实物。

朱襄陵景区中的皂角树简介

皂角树

皂角树

据史料记载,朱襄氏为上古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继有巢氏后被众氏族推立为王。朱襄氏在位期间发明了五弦元瑟用以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

朱襄氏还有一个别号炎帝,所以又称炎帝朱襄氏,后来的神农氏炎帝要比朱襄氏炎帝晚了很多年。提到炎帝我们都比较熟悉神农氏,其实朱襄氏是比神农氏更早的一位炎帝。

皂角树

皂角树

朱襄氏死后葬于株邑,即现在的柘城朱堌寺一带。朱襄氏的陵墓又称朱堌,后来在上面兴建了祭祀朱襄氏的寺院,取名朱堌寺。后来,以朱堌寺为中心形成的村庄就以朱堌寺为名。朱襄陵所在的朱堌寺所属的乡镇最初名为大仵乡,2022年改名为朱襄镇,也是因为炎帝朱襄陵而得名。

朱襄陵景区

朱襄陵景区

如今的朱襄陵景区中规模最大的一栋建筑就是景区中心的朱襄氏大殿,也是祭祀朱襄氏的场所,不过这座大殿只是近年来重建的一栋建筑,周围一些零零散散堆砌的石碑应该是原来朱堌寺的遗留建筑构件。

炎帝朱襄氏陵墓位于景区的最后方,高大的墓冢被杂草覆盖。墓冢的前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炎帝朱襄陵”五个大字,应该是近年来才刻立的。据当地方志记载,朱襄陵墓曾经墓大如丘,虽多次遭洪水淹浸冲刷却依然如故。明成化年间,朱襄陵前建有朱襄王庙,并有大殿、山门及配殿10余间,到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时已“庙貌荒废”。嘉庆二十五年重修朱堌寺,墓前有刻着“朱襄氏之墓”的石碑。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当时的人们争相在朱襄陵挖土积肥,朱襄陵的墓冢逐渐削孝,墓前的朱堌寺也在解放初被毁。

朱襄氏陵墓

朱襄氏陵墓

朱襄氏陵墓

除了周王朱橚来到过这里外,明代初期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到过朱堌寺,并且还在此隐居了一段时间,他就是大明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据当地传说,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逃出皇宫后并没有像野史传说的那样云游四方,而是一路避难来到了朱氏先祖朱襄氏的发轫之地柘城,并在这里隐姓埋名定居下来。为了逃避朱棣追杀,建文帝把自己的姓氏“朱”字拆开变成“仵”字,改名朱襄镇之前的大仵就是建文帝后人聚集形成的村庄。

清乾隆年间《归德府志》中朱襄陵位置图

清顺治年间《归德府志》中朱襄氏陵墓位置图

不论几千年的炎帝朱襄氏有没有长眠于此,也不论建文帝有没有在此隐居,几百年来柘城这处历史遗迹已经成为华夏朱姓族人祭祀先祖的场所,那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皂角树向世人讲述着六百多年前周王周橚奉命前来祭祀朱襄氏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

0 阅读:0

兵兵说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