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昨晚和母亲的视频通话,她戴着那副老花镜,笨拙地操作着已经用了五年的旧手机。“闺女,这手机是不是该换了?开机都要等好一会儿。”她笑着说,眼角的皱纹在昏黄的灯光下格外清晰。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揪了一下。母亲的支付宝账单,记录着她精打细算的生活:买菜15元,交电费32元,农资店的化肥钱48元……没有一笔超过五十元。那一刻,我暗暗下了决心。
晚饭时,我兴奋地告诉丈夫:“年终奖下来了,8万!我想给我妈转2万。”丈夫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那我妈呢?”我答道:“可以给1万。”他放下碗筷,语气不满:“凭什么?这也太不公平了!”
我深吸一口气,解释道:“你妈每月有6000的退休金,我妈一分钱固定收入都没有,就靠种地。去年过年,你妈家添置了6000多的按摩椅,还有你爸轮换戴的那些名表,哪个不是几千上万?我妈呢?还在用五年前的旧沙发,坐下去‘吱呀’作响。”
丈夫沉默了。我继续说道:“你还记得我上大学时,妈卖掉唯一一条金项链凑学费吗?她那时说:‘闺女,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妈就跟着你享福’。可现在呢?她还穿着五年前那件起球的毛衣,说家里暖和不用买新的,其实是为了省电费。去年冬天回老家,妈手上全是冻疮,红肿得像开败的花。而你妈家的暖气,开得像春天一样,茶几上的坚果零食换着花样摆。”
我给丈夫讲了几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的同事小丽,年终奖发了5万,二话不说就转了2万给她妈妈。小丽的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这2万块钱能让她安心地看病买药,不用再为钱发愁。小丽说,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妈妈只有一个。
另一个朋友小张,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年终奖发了6万,留了1万给自己,剩下的5万全寄回了老家。他说,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现在他工作了,就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想带他们去旅游,想给他们买新衣服,想让他们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
还有一个朋友老王,他把自己的大部分年终奖都用来给父母买了份保险,他说,父母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有些小毛病,有了保险,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能减轻一些负担。他觉得,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不是钱,而是保障。
这些朋友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告诉丈夫:“2万块钱,对我们来说只是两个月的房贷,但对她来说却是半年的收入。”
正说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消息:“闺女,今年不用给妈钱,你们在外面不容易,要好好过日子。”看着这条消息,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每次视频,我都能看到妈妈的白发又多了几根,她总说自己身体好,但我知道种地的活有多重。去年夏天我回老家,看见她在地里干活,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丈夫走到窗前,久久地凝视着外面的夜色。他转过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其实……我明白。只是……只是觉得对不起我妈。”
“给你妈1万,应该够了。她有退休金,生活无忧。而我妈,真的需要这笔钱。”
丈夫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太执着于表面的公平了。”
第二天一早,我把2万块钱转给了妈妈。电话那头,她心疼地说:“闺女,太多了,给1万就够了。”
“妈,你别省了。买件新棉袄,把手机换了,家里也该添些新东西了。”
“傻孩子……”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
一周后,妈妈在微信上发来照片:她换了部新手机,买了件红色的羽绒服,还添置了一台小型取暖器。照片里,她的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温暖。婆婆收到1万块钱的红包时,也很开心。她说:“孩子们有心就好,钱多钱少不重要。”
爱,从来都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它不讲公平,只讲真心。愿我们都能在尽孝时,少一些计较,多一份担当;少一些比较,多一份温暖。因为亲情的天平,永远不会被金钱的重量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