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掘密探索家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他人对自己细微的帮助,但正是因为这些细微的帮助,汇聚成我们生活中的温暖和力量。
河南省登封市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为了还债省吃俭用,为了寻找恩人他跨越三个省份,,整整寻找了51年,那么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和他的恩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七旬老人报恩还债,努力还清“最后一笔债”
根据2014年4月15日《郑州晚报》报道的一则新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1985年到1990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的陈怀军欠下了十八万元的外债。
这十八万元的外债分别来源于三十多位不同的人,对于陈怀军来说,他这一生的梦想和心愿就是将这些外债还清,然后报恩,感谢对他有帮助的人的恩情。
就在2014年4月11日这一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终于在自己的省吃俭用下还完了最后一笔外债,他说“这是我还清的最后一笔欠账,就是死也安心了。”
在1996年的时候,身为村子里第一个个体运输户的陈怀军有一笔640元的养路费,因为当时手里没钱,无法按时上交,所以他请求当时在养路费征收处的崔国政先帮他垫付。
这笔费用陈怀军从未忘记,只是由于其他的欠款数额较大,所以才将这笔欠款放到最后,不过,这最后一笔外债也终于还清。
在还完外债的当天下午,记者就驾车来到了陈怀军的家里,陈怀军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除了一台老电视机之外,也没有什么电器。
从陈怀军的家里可以看出,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那么陈怀军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费周章的还债?在陈怀军的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三碗黄豆和他跨越三个省份寻找恩人51年的事迹。
也正是因为这三碗黄豆,萌生了陈怀军诚信、报恩的念头,让他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铭记在心。
三碗黄豆是救命之恩
在1962年的登封,登封的人民正在遭受饥荒带来的痛苦,陈怀军家也不例外,面对如此困境,陈怀军只好拿家里的自己织的布匹出去换粮食。
就这样,陈怀军和自己的大嫂为了换粮食,一路风雨兼程地从河南省登封市走到了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夏庄。
陈怀军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上午,他和大嫂两个人由于太久没有吃过粮食了,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饥肠辘辘的,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就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
而这户人家就是恩人夏淑梅的家,为他们开门的是正值青春岁月的夏淑梅,见到如此虚弱的陈怀军和大嫂,夏淑梅顾不得那么多,立马让他们两个进屋休息。
等陈怀军和大嫂休息一会儿之后,夏淑梅才开始询问他们的遭遇,在询问过后,夏淑梅得知他们竟然是从河南千里迢迢走了过来,想要用布匹换粮食。
于是,夏淑梅自己和他们换李布,不仅如此,夏淑梅还召集了全村的村民到她家里,拿着粮食来换布。
在当时那个年代,最好的待客之道就是红薯粥了,夏淑梅看着饿得萎靡不振、枯瘦如柴的陈怀军和大嫂,立刻给他们熬了一大锅红薯粥,就这样,他们两个久违地饱餐一顿。
等到陈怀军和大嫂吃完夏淑梅为他们熬的红薯粥,并对夏淑梅表达过感谢之情之后,他们就准备收拾行囊,踏上回河南的的路程。
在准备出发之前,夏淑梅拿出来一个大碗,从自家所剩不多的粮缸盛了三碗黄豆给陈怀军,让他带回家,夏淑梅深知河南的饥荒,她也希望能够尽量挽救更多的人。
陈怀军和大嫂把换来的粮食和这三碗黄豆带回了家里,陈怀军的母亲将这些黄豆磨成面粉,加入地瓜面和野菜,做出了很多窝窝头,因此,全家人平安的度过了那些黑暗的日子。
陈怀军的母亲也时刻记着夏淑梅对自己家的恩情,也经常念叨不能忘记人家的恩情,于是,50多年来,他只要想起夏淑梅,心中就有源源不断的感恩之情。
起初,陈怀军也想要寻找恩人,他也曾根据记忆中的地址写信,但是寄出去的信件都被退回来了,给当地的相关部门打电话也是查无此人。
寻找恩人51年,73岁终于得偿所愿
陈怀军的母亲在1999年的时候病情加重了,可即便如此,她也没忘记夏淑梅三碗黄豆的恩情,看着母亲有着如此报恩的决心,陈怀军想要找到恩人报答恩情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于是在2012年的年底,不远万里来到了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夏庄,但是,这一次上天并未眷顾他,他并没有打听到关于夏淑梅的消息。
可即便如此,陈怀军也没有死心,反而更坚定了想要找到恩人的决心,在2013年的3月23日,陈怀军再次来到了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夏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找到了一位老人,而这名老人知道夏淑梅姐姐夏梅在哪里,如果找到夏淑梅的姐姐,那么找到恩人夏淑梅岂不是轻而易举。
通过这位老人的指路,陈怀军很顺利地找到了夏梅,此时的夏梅正在干活,陈怀军立马向夏梅诉说了自己的来意,可是夏梅一开始并不相信。
于是陈怀军立马把自己身份证拿出来给夏梅看,并说道,他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只是想见恩人一面,当面谢恩,并不是什么坏人。
见此状况,夏梅只好拨通了妹妹夏淑梅的电话,接过电话的陈怀军声泪俱下,他急迫的向夏淑梅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而接到电话的夏淑梅瞬间也呆在原地。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都联系不到他的恩人呢?夏淑梅现在又在哪里呢?
原来,早在夏淑梅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夏庄,到河北沧州安了家,她的姐姐夏梅出嫁到邻村了,而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有离开家去外面发展了,所以原来的家早已无人居住。
就这样,这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得知他的恩人的下落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母亲的遗愿,那就是见到恩人之后,对她说声谢谢。
如果不是夏淑梅当年的救助,陈怀军一家人可能就被那年的饥荒淹没了,所以那三碗黄豆是救命的恩情,陈怀军一家才会铭记在心这么多年。
于是,回到河南之后,陈怀军为了拜访夏淑梅精心地挑选礼物,他依然记得夏淑梅为他和嫂子熬的那一锅红薯粥,他特意准备了一袋红薯叶,还有红薯面、辣子面等河南特产。
在见面礼准备就绪之后,在2013年的四月中旬,这个年过古稀的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从河南登封乘坐火车到达了河北沧州,而夏淑梅一家早就在出站口等待陈怀军的到来。
时隔51年之后,陈怀军终于得偿所愿,曾经亭亭玉立的夏淑梅也早已年过花甲,而曾经意气风发的陈怀军也已经年至古稀。
两位老人见面之后,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却如鲠在喉,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夏淑梅和陈怀军双手紧紧相握,仿佛感谢的话千言万语都在这紧握的双手中。
根据大河网2013年4月17号的一篇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陈怀军之所以会给恩人夏淑梅带这些见面礼是因为再一次通话中,夏淑梅无意间透露出想吃当年爱吃的红薯叶面条,虽然是不经意间的提起,但陈怀军一直记在心里。
而夏淑梅的丈夫单于尧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赞美夏淑梅“昔日饥饿柴米无着,谁肯雪中送炭?村姑慈悲,施豆三碗,撒下爱心种子。”
夏淑梅的女儿单秀玲在知道自己妈妈和陈怀军伯伯这一段感人的故事之后,也十分动容,她也没想到陈怀军伯伯会为了寻找当年的恩人整整51年。
随后,夏淑梅一家就邀请陈怀军到自己的家里坐坐,两个阔别多年的故人坐在一起好好聊聊天,这个年过七旬的老者满眼都是感激之情,而夏淑梅则是,满眼的欣慰。
夏淑梅应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善举,竟然会被他铭记这么久,即使报恩的路程十分坎坷,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寻找恩人的信念。
陈怀军在到达夏淑梅的家里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恩人生活在光明整洁的楼房里,生活得十分幸福,心里十分欣慰,也为由衷地为夏淑梅感到开心。
五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虽然寻找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是现在终于成功了,悬在陈怀军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在2013年的六月份,夏淑梅也前往河南开封看望年过七十的陈怀军,夏淑梅和陈怀军还约定,从此以后,两家人当成亲戚互相往来。
参考资料:
郑州晚报——老人年少时获救济3碗黄豆 50年行万里寻找恩人 2014-4-15
大河网——3碗黄豆救全家人性命 老人跨3省寻恩人51年 20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