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鸿永文化历史 2024-09-30 04:05:19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1970年4月24日晚,北京城沸腾了。街头巷尾,人们围在收音机前,屏息以待。21时48分,《东方红》的旋律从太空传来,举国欢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纪元。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颗卫星差点带着自毁装置上天。如果当时一个决定做错了,也许中国航天史就要改写。这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中国航天的艰难起步】

要说中国航天,那可真是从零开始。

1957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时,我们连个样子货都没有。那会儿,全国上下正忙着大炼钢铁呢,谁顾得上看天上?

可毛主席不这么想。他早就看出来了,这玩意儿不简单。别看是个铁球在天上转,那可是大国实力的象征。

于是,毛主席拍板:咱也整一个!

说干就干,可问题来了:怎么整?全国上下,懂这玩意儿的没几个人。钱学森刚回国没多久,正琢磨着怎么搞导弹呢,一听这事,直挠头:卫星?那玩意儿咱真没搞过啊!

没搞过?那就从头学呗!毛主席一句话:自力更生,敢想敢干!

就这样,一帮子科学家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中国航天的艰难探索。那阵子,大家伙儿可没少受罪。没设备?自己造!没材料?自己找!

有次实验,缺个特殊的容器。科研人员想来想去,干脆用茶缸凑合。结果倒好,实验成功了,茶缸也保住了。这茶缸后来成了宝贝,大伙儿都说:这可是为国争光的茶缸啊!

【逆境中的坚持】

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困难时期来了,全国上下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有人提议:要不,咱把这卫星计划先放一放?

毛主席一听,眉头一皱:不行!国家再难,这个也不能停!

就这样,在最艰难的岁月里,航天事业还在默默前进。科研人员省吃俭用,挤出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好不容易熬过了困难时期,谁知道又来了一场“文革”。全国上下闹翻了天,连科研院所也难以幸免。

眼看着大好局面要毁于一旦,毛主席又一次力挽狂澜。他一声令下:把航天项目交给军方保护!

就这么着,在风雨飘摇中,中国的航天梦想顽强地活了下来。

【东方红一号的诞生】

熬过了艰难岁月,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终于要上天了。

可就在发射前夕,出了个大难题:卫星要不要装自毁装置?

有人担心:万一卫星失败了,掉到别国领土上,那不是丢大人了吗?

可有人又说:装了自毁装置,万一误炸了,那不更糟?

一时间,大伙儿都犯了难。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好,那可是要写进历史书的!

最后,这事儿惊动了毛主席。老人家一听,想都没想就说:不装!

他老人家的话一出口,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是啊,咱们搞了这么多年,还怕个啥?

4月24日那天,全国人民都守在收音机前。当《东方红》的旋律从太空传来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一刻,中国人扬眉吐气了!咱们的卫星,终于上天了!

【不断前进的中国航天】

“东方红一号”成功后,外国人都来夸,说中国了不起。

可毛主席却说:别高兴得太早,咱们才刚起步呢!

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进。1975年,“东方红二号”又上天了。这回可不得了,一下子飞到了36000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上!

要知道,那会儿能做到这一步的,全世界没几个国家。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结果,更凝聚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支持。

如今,“东方红一号”早已完成使命,但它依然是中国航天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再艰难的事业也终会开花结果。

有人说,没有当年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嫦娥”、“天问”,中国航天走过了一段何其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啊!回首往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0 阅读:0

鸿永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