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一生中有不少的遗憾,第一次使他深感遗憾的是母亲之死。
毛泽东的母亲人称“文七妹”,湖南湘乡人,她十八岁时和农民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可真正活下来的却只有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

文七妹和毛贻昌
文七妹和那个年代的多数农村妇女一样,一生都在默默地围着小家打转:操持家务、抚养儿辈。
文七妹是个很善良的女人,她对儿子的教育“严厉中带着慈爱”,她总是鼓励儿子去做一些能帮助人的事。也因此,毛泽东少年时期,因帮助邻居四满婶子收谷子,而导致自家谷子被雨水打湿时,文七妹在得知缘由后,非但没训斥他,反而还夸赞儿子做了好事。
毛泽东读了私塾后,不想做生意人,想继续读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文七妹也予以了支持。只是,她和儿子都未想到:因为放儿子远行,他们竟连最后一面也未能见成。
毛泽东在1910年,即17岁那年毅然走出韶山,去东山学堂读书。之后,他又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毕业后,“志在四方”的毛泽东去了北京大学打工学习。正是在这期间,文七妹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差。
1919年,文七妹的身体每况愈下,得知消息后,毛泽东返回长沙,并将母亲接到长沙看病。期间,他们母子寄居在好友蔡和森家中,闲暇之际,他还特地和母亲去照相馆照了相。

毛泽东与母亲合影
文七妹的病情稳定后,毛泽东再次投入了革命运动。期间,因为太过忙碌,他竟不知道母亲回去后病情再次加重。
再后来,当毛泽东收到母亲“病危”消息赶回韶山时,才知:母亲已经入殓两天了。
弟弟毛泽民告诉毛泽东,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呼喊他的小名“石三伢子”。毛泽东无法接受自己“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事实,他在母亲的灵柩前痛哭不已。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忍痛写下了人生中最长的诗歌《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毛泽东再次前往长沙参加革命。不久后,噩耗再次传来:父亲因伤寒病辞世,享年50岁。因当时的毛泽东有任务在身,他竟没能抽空回老家料理父亲丧事,这又是遗憾之一。
后来的毛泽东,曾多次提及自己的母亲,每次提及时,总忍不住热泪盈眶。1959年,毛泽东回到家乡为父母扫墓,期间他不无遗憾地感叹:“如果是现在,他们不会去世那么早的。”
临走时,毛泽东喃喃地说:“我下次回来,还要去看望我的爹娘。”
毛泽东人生的第二个遗憾,也与“人”有关,只是,这个人,并不是他的至亲,而是他的好友:萧子升。
萧子升是毛泽东走出韶山,来到东山学堂读书时认识的朋友。萧子升才华横溢,被毛泽东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萧子升都是毛泽东“偶像”般的存在。
毛泽东去长沙读书的初衷,多少是因为“想跟上萧子升的脚步”。毛泽东与萧子升一起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并成为了至交好友。
求学期间,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是铁三角关系。他们经常一起看书,他们还曾数次彻夜长谈。

影视剧中的萧子升
但萧子升和毛泽东的性格有着很大的不同,萧子升中规中矩,而毛泽东则洒脱不羁。这点,从他们二人的字迹便可看出一斑:毛泽东的字大气,字体潇洒苍劲;萧子升的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毛泽东和萧子升而言,亦是如此。
第一师范毕业后,萧子升和同学奔赴法国留学,而毛泽东则选择了留在国内。在法国期间,萧子升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而此时的毛泽东则深扎国内,正探索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
1941年,萧子升来过一次延安,毛泽东热情接待,可这热情,依旧没能阻止萧子升奔赴向国外的脚步。
20世纪70年代,白发苍苍且多病缠身的萧子升异常想家,他提出想“落叶归根”。可因为病情过重,力不从心,他病逝于乌拉圭。
得知好友客死他乡,毛泽东感叹不已,他在和老同学周世钊谈及萧子升时说:“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劝他留下来。”

晚年萧子升和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的第三个遗憾是:有生之年,他一次也没有游过黄河。
毛泽东喜欢挑战,建国后,他游遍了全国的江海湖塘,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水,他就要游,而且每次,他都带着挑战者的神情下水,带着征服者的骄傲上岸。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从川口渡黄河到华北去。当时解放军已经打败了胡宗南,解放战争已经到了转折时期。

毛泽东
毛泽东高兴地站在木船上留下合影,船行了一会儿后,他突然转身对着随行的警卫人员说:“你们谁敢游过黄河。”
有人马上说:“马汉荣行,发大水那次他游过黄河给彭总送过信。”有一位叫孙勇的警卫员说:“我在枯水季节游过黄河,还可以一试。”
毛泽东听了孙勇的话后,顿时来了兴致,他接过话头大声说:“那好极了!来,咱俩不用坐船,游过去吧!”
毛泽东这一声倡议,把船上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都不出声了。经过片刻尴尬的沉默后,有人小声嘀咕道:“今天不行,现在可是凌汛期。”孙勇听了赶忙附和道:“是啊,今天河里有大冰块,不能游了。”
毛泽东看着松了一口气的孙勇,哈哈大笑道:“不能游了?哈哈哈,你们是不敢呵!”
说完后,毛泽东转头望向滔滔黄河水,陷入沉思。他似乎并没有放弃下水游泳的念头,他是在估量、比较……最终,毛泽东并没有下水,他长叹了一口气后说:
“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船靠岸后,毛泽东再次回望黄河,并长叹道:“唉,遗憾!”

晚年毛泽东在黄河边
相比没能游过黄河的遗憾,毛泽东从1953年起,几乎年年都会到海边,遥望着大海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然而,毛泽东直到1976年9月9日去世,台湾也依旧没有回归。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辞世4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