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车的驾驶员”,这句听起来自相矛盾的词终于要变成现实了!3月2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一锤定音—— 将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 。懂车的老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L3级别可是真正的“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能在高速公路、拥堵路段等特定场景下完全接管驾驶,人类可以短暂“解放双手”了!
我在车圈摸爬滚打20年,见证过太多“风口”,但这次L3自动驾驶的放开,绝对是近年来最硬核的政策突破。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即将席卷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革命。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哪些企业将从中受益?我们一起聊聊。

1.
L3自动驾驶: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质变
别被那些营销术语忽悠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智能驾驶”其实都是L2级别,本质还是高级ADAS(驾驶辅助系统)。华为、小鹏、理想等宣传的高阶智驾也都是L2+水平。 L2与L3的根本区别在于责任归属 ——L2时代驾驶员必须随时监控路况并准备接管;L3则意味着在特定场景下,系统可以完全接管驾驶,出了事故责任是汽车厂商的。
据中金公司数据,目前我国60%的新车已装配基础辅助驾驶功能,但大多停留在L2阶段。2024年乘用车智能驾驶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渗透率提升,硬件降本使智驾普惠;另一方面是功能快速演进,车企竞争从年初的“全国可开”到当下的“全场景不间断运行”。而 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从量到质发展的分水岭 ,L3级量产车型的出现将彻底改变用户体验。

2.
政策利好: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边界明确化
工信部此次表态并非孤立事件。早在去年年底,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就已启动L3测试道路的划定工作。根据L3标准,车辆需要在特定场景下无需人工干预,完成从上路、巡航到停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政策法规要进行配套调整。
辛国斌副部长明确表示,工信部将“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完善标准体系 ”,并“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这意味着L3级自动驾驶的事故责任边界将被明确化,保险机制也将相应调整。交通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已在开展联合行动,预计2025年4月将出台更详细的实施细则——这才是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靴子落地”时刻。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4.0的发展逻辑,智能道路基建将与车辆智能同步推进。政府计划在2025年投入3000亿元支持新技术研发,并要求新建城市道路必须配套5G网络、高精度地图等设施。 当“聪明的车”遇上“智慧的路”,L3自动驾驶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

3.
投资机遇:三大板块有望率先受益
从投资角度看,L3自动驾驶的放开将为哪些上市公司带来新机遇?我个人研判有三条主线值得关注:

首先是 核心传感器和算法供应商 。L3自动驾驶对感知系统要求更高,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硬件需求将迎来爆发。A股中,宇瞳光学生产的车载镜头、车载HUD及激光雷达光学件已在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多家车企中应用。德赛西威作为国内智能驾驶龙头,市场占有率达25%,相关业务去年增长48%。
其次是 智能道路基建领域 。“车路协同”将成为L3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国家计划2025年新建1万公里“智慧道路”。千方科技在智慧交通领域市占率达18%,已中标北京3.2亿元智能道路项目。海康威视的智能摄像头市场份额高达35%,将在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还有 汽车后市场服务板块 。恒帅股份在互动平台透露,今年Robotaxi及无人物流快递小车等自动驾驶场景需求发展迅速,这些场景基本会达到L3+水平,对ADAS主动清洗系统有强烈的商业化落地需求。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二手车交易和充电设施建设也将迎来增长。

4.
写在最后
L3自动驾驶的放开,绝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整个出行方式的革命。当你坐在驾驶位,却可以放心地拿起手机回复微信,或者闭目养神片刻——这种体验将彻底改变人们对“驾驶”的认知。从技术路线看, 特斯拉的FSD入华和Robotaxi的商业化将成为2025年两大催化剂 。而随着车企、科技企业和传统零部件厂商的全面参战,这场自动驾驶的“内卷”才刚刚开始。
作为老司机,我想问问各位车友:如果明年真有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上市,你会因此提前换车吗?会为这项功能多付多少预算?欢迎留言讨论!
开心
算都是耍流氓
开心
车主喝酒坐副驾算酒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