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车大爆发:理想、小鹏、赛力斯为何集体转向同一赛道?

闲散看车 2025-03-31 22:52:44

记得去年我和一位纯电车主朋友去青海湖自驾。那天零下10度,他那台号称500公里续航的纯电车,实际只跑了280公里就开始闪红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了23台车,最后我们只能叫拖车...后来他咬牙把车卖了,换了辆理想L8。“老哥, 这车真香 !上下班用电,回老家用油,再也不用算续航了。”这不是个例。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增程式汽车销量猛增63%,远超纯电车15%的增速。 为何昔日被群嘲的增程技术,如今成了车企巨头们的“真香定律”?

1.

从争议到共识:三大车企转向背后的真相

理想汽车曾被质疑“不务正业”,如今却凭增程技术站稳高端市场。理想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直言:“增程式是 替代燃油车的最优解 ”。他解释说,通过“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方案,既解决了续航焦虑,又保留了电动车的驾驶平顺性。数据显示,理想用户65%以上里程靠电力行驶,而这支撑他们2024年卖出超50万辆车,占品牌总销量的99%以上。

最让人意外的是小鹏汽车的转向。作为纯电动的忠实拥趸,小鹏今年宣布推出5款增程车型,首款代号G01的6座SUV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小鹏动力中心总经理顾捷坦言:“增程技术可以复用我们的800V超充平台和智能化技术。”据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在新疆极寒测试中发现,增程版在零下20℃环境下,续航比纯电版多出近150公里。这种实际场景下的优势,让纯电“铁粉”也不得不低头。

2.

市场为王: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

赛力斯副总裁段伟强调,增程技术必须实现“油电同感”和“油电同价”。问界系列年销44.5万辆证明了市场认可度。有趣的是, 问界车型60%的销量来自非一线城市 ,其中约12%的车主甚至从未使用过充电桩。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增程式比纯电更符合用户需求。

北京的网约车司机老张刚换了辆深蓝S7增程版,他掰着手指给我算账:“充电桩排队太久耽误接单,这车能加油能充电。关键现在15万就能拿下,比纯电划算。”统计显示,增程车三年残值率比纯电高15%左右。难怪平安证券预测,2025年增程车销量或达220万辆,中长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50万辆。 当技术选择符合消费者痛点,市场反馈就会异常直接。

3.

技术迭代:从“发电机+电动机”到全新方案

增程技术正经历快速迭代。理想与赛力斯合作的1.5T增程器热效率达40%,比丰田混动还高2个百分点。深蓝汽车则在测试一款续航200公里的小型增程器,体积仅相当于行李箱大小。北汽的磁通电机让增程器噪音降至38分贝,相当于图书馆环境。 这些突破正在消解增程技术的原有短板。

除了传统燃油增程,新型燃料也在进入视野。甲醇增程车已在内蒙古试运行,每公里成本仅0.15元,比充电还便宜。理想新一代增程系统通过AI算法,能根据导航路况自动切换油电模式,高速油耗比上代降低15%。小鹏则将5C超充技术嫁接到增程车,充电10分钟增加300公里续航,完美解决了“长途不够电”的痛点。

4.

写在最后

从2021年被群嘲“脱裤子放屁”,到2024年成为市场主流,增程技术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逆袭。清华大学帅石金教授预测,增程与插混技术将长期共存,形成场景互补。当前,中国增程式汽车已从20万+价位下探至15万区间,明年可能跌破10万门槛。我的预判是,当增程车价格与同级别燃油车持平,可能才是燃油车真正的末日。我不禁想问:如果10万元就能买到一台续航800公里、百公里综合成本不到30元的增程车,你会为它“真香”吗?

0 阅读:169
闲散看车

闲散看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