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正进行着一场迟来了三年的追悼会,陈云、邓小平等众多领导人都出现在会场,但就在临致悼词之前,陈云却突然反悔。
这场追悼会是为陈云的老战友张闻天举办的,按照他俩的关系,陈云应该很乐意致悼词才对,为什么会临时反悔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1、突然的反悔
回看我国近代革命史,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各色各样的人名,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对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勇士,张闻天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我党并誓死追随革命的人,张闻天不仅在政治层面对我党贡献巨大,还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遵义会议的第一主角”。

但就是这样一位党的关键人物,竟然在特殊时期与世长辞,实在让人惋惜。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张闻天的追悼会并没有如期举办,而是向后推迟,直到1979年。
1979年,我国各项事业逐渐走上正轨,中央立刻就为张闻天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安排了他的好友陈云为他致悼词。

原本一切都井然有序,但就在追悼会之前,陈云却临时改变了主意,让所有人都措不及防。
那时的陈云刚到北京,在到达会场之后就立刻告诉相关人员:我这次不致悼词。这下可让所有人都慌乱了起来,如果陈云不致悼词,那让谁来呢?

陈云的这项举动引起了所有人的疑问,他究竟为什么突然反悔,这背后有什么隐情?这场追悼会还能顺利举办下去吗?
2、张闻天
提到张闻天,熟悉我党党史和革命史的人应该对他十分了解,他不止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挽救我党的关键人物,对我党的意义重大。

张闻天,1900年出生于上海,是真正出生于新旧社会之交的人,而这也注定了他的成长经历是带着热血和曲折的。
自懂事之后,张闻天目之所见都是动乱的社会和悲惨的人民,他们的哀嚎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因此,在内心的驱使下,他走上了和众多革命者一样的道路。

自那以后,张闻天就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为此他不惜前往国外进行进修学习,并在那里进一步进化了他的革命思想,可以说是当时先进思想最早的受益人之一。
之后,他怀着拳拳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并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这一加入就是五十余年。

在这些年中,张闻天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不仅深耕政治工作,为党中央培养了许多优秀干部,而且还在关键的遵义会议中力挽狂澜,成为挽救党的关键人物。
1933年,已经成为中央关键人物的张闻天因为形势变化来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凭借他个人的努力为根据地带来了新生,获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但就在之后不久,由于党中央部分领导人的错误指示,革命事业瞬间陷入险境,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征。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张闻天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光,并逐渐成为党中央重要的奠基人物。

1935年,随着长征逐渐进入后期,党中央对于革命问题的认识与反思也逐渐加深,所以,在到达贵州遵义之时,就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张闻天作为党中央的灵魂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毛主席思想的认可,并恰到好处的批评了过往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为革命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张闻天的这次发言震耳欲聋,一下子将党从过往的泥潭中拉了出来,并使其逐渐形成了一条独立的,适合中国革命的光明大道,意义重大。
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和结束让张闻天的政治地位直线上升。之后,在党中央的统一决策下,他成为了党中央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并为接下来的革命事业保驾护航。其中,最值得突出说明的就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在东北地区所作出的贡献。

作为我国的东大门,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东北地区的建设也要逐渐提上日程。
而放眼整个中央,张闻天就是最好的人选。在到达东北之后,张闻天先后在根据地建设、城乡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当然,除了在政治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之外,张闻天在外交方面也颇有能力。1951年,张闻天在上级的指示下成为驻苏联大使,为中苏两国的关系建立了纽带。
当时的中苏关系正值蜜月期,两国的来往也比较密切,但尽管如此,张闻天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首先维护的都是我国以及我党的利益。

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之下,中苏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也保持着互相尊重的前提,不仅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风貌,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张闻天对革命事业的誓死追随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他对革命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受到了时势的影响,满怀遗憾的去世。

作为老战友的陈云深知他为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所以在他去世以后,他便一直想要为他做些什么,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悼念。
1979年,这样的机会终于来到了陈云面前,所以他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接受了上级的安排。

但在接受之后,陈云就仔细的盘算过,张闻天对我党的付出和牺牲是巨大的,他的追悼会应该由更权威的领导者代为主持,这才能彰显出中央对老革命者的重视。
因此,在到达北京之后,他才在追悼会开始之前临时反悔,并向邓小平同志提出想让他代为主持追悼会并致悼词的请求,不为自己而是为了伟大的共产党员张闻天。

最后,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看着邓小平同志在台上致辞,陈云终于松了一口气。
张闻天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抹去的,这场隆重的追悼会就是证明,同时,我们也从侧面看到了党对于革命同志的缅怀和重视,其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资料:
张闻天——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