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可以救中国足球?

凝阳聊体育 2024-09-09 21:34:58

中国男足客场0:7负于日本男足之后,这个话题又被拿出来热炒。也有不少人问我。

我的观点一直没有变,真别要去想什么职业足球,这些东西一直都不是大多数普通家庭能想的。

可能某个家庭的孩子在某个阶段显露了一定的足球天赋,但有天赋并不等于绝对能兑现。无数的案例摆在你我面前,国内的例如董方卓,国外的那名气可就大了去了,例如当年和舍甫琴科并称的雷布罗夫,还有拿过金童奖的安德森(曾效力曼联)。但这些球星好歹还真的在顶级豪门红过那么一阵子。

齐达内的三个儿子其实都有天赋,但目前为止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是故,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去真正弄明白,什么叫做“幸存者偏差”。

作为普通家庭,在当下——对,尤其在当下,踏踏实实把足球作为一项爱好就可以了。有空自己去踢踢球,花钱买张票看几场职业联赛,再花点钱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几期质量不错的足球训练班,注意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割韭菜,有点长性,坚持个十年八年,就足够。

我多次说过,中国的足球职业化改革不仅仅是职业联赛层面的改革,还是整个足球生态,以及包括足球在内的多个产业的改革,没有至少三十年的正确积累,很难看到成绩。如果只是满足于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进入18强这样的阶段,那现在的模式就可以实现,不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不需要什么正确积累。

请注意,我说的是“正确积累”。

中国足球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新手村攒足够多的人头,等到人头基数足够大,各个阶层的从业者专业度和规模也就上来了,产业规模效应也就随之形成了。之前很多人说足球人口不重要,青训普及不重要——到处都不乏这样观点的人。他们忽略或者说刻意回避了一个最基础的事实:

任何商品要畅销、要形成巨量的供需关系,首先要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筑底。

这个数据是实打实的重要,靠编、靠骗,很容易就露馅。别的不说,电影行业“编票房”你总见过吧?足球比赛照样有大量“编票房”的行为。

一个体育项目,或者说一个体育项目形成的产业对一个国家重不重要,看的就是一个跨度相当大的时间周期内,人头的多少。欧洲和南美的足球强国,有可能足球产业发展得并不总是很好,但不妨碍这些国家投入足球的人头足够多。

我相识的张佳玮老师长期生活在海外,之前群里闲聊的时候就说过,西班牙也不是每个小孩都疯狂热爱足球,但只要孩子在踢足球,就算只是街头足球,也能打出像模像样的“传控”。有英国留学的朋友也说过,即便学校里的比赛,上来真刀真枪拉爆奔跑强度和拼抢强度的很常见,体能稍微差一点,十几分钟下来立刻大脑缺氧。

这种情况在国内普遍吗?一点都不普遍。为什么?因为没有沉淀。尤其是产业领域的沉淀,让每个喜欢足球的人能同时在技术和意识上都获得精进,也能让每个喜欢足球的人不需要担心如果断腿或者十字韧带断裂是否会因此丢了工作,以至于收入锐减甚至有家破人亡的风险。

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足球、篮球产业的发展更不用说。各种乱象不是我们两眼一蒙假装看不到,就会自动消失,这不可能。

什么时候任意一个城市的校园足球、业余/半职业联赛的比赛售票,即便是5元、10元一张的票价也能实现容纳一两万观众的球场全年爆满,那中国足球的筑底就算是勉强完成了。国内大部分人不喜欢足球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足球不能真正带给他们低阈值的边际效应。

这些同样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积累起来的。可以再看看本段的第一句话,如果一场初中生比赛能让观众坐满2万人的球场,还没有“编票房”的行为,基本可以说明初中生比赛能带给这些观众足够的、低阈值的边际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能长期存在。

所以,不需要袁仁祥在路边告诉你的孩子“我看你骨骼清奇”,然后拿出几本秘笈。还是那句话,未来三十年里多买票看几场线下比赛、让孩子找个好的训练班、孩子也好自己也罢,多踢踢球,就好了。

我自己带小朋友训练,很多家长会问我目标是什么,能不能靠这个混个升学名额,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每个我教过的小朋友学会四点:感受快乐、遇事不慌、合理选择、学会协作。这四个点,能真正弄懂其中两个,你家里的小朋友就非常了不起了。”

0 阅读:7
评论列表

凝阳聊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