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龙且一死,项羽就去拉拢韩信?卑微的霸王在寻找最后的机会

读书悟道君 2024-03-14 11:08:40

秦末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以3万敌30万秦军,创造了巨鹿之战;楚汉战争中,项羽又以3万破56万刘邦联军,创造了彭城之战。

但到了垓下,项羽仍以10万楚军对阵刘邦、韩信30万汉军,为何就败了呢?

其实对于战果,项羽在龙且死后就已经预料到了,那么是龙且对楚军有决定性作用吗?也可以这么说。

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眜、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陈平在提及项羽的骨鲠之臣时,龙且也是赫然在列。

那么龙且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英布被策反时,项羽派龙且前去狙击,数月后,淮南地区平定,英布投奔刘邦。

韩信攻打齐国时,项羽还是派出了龙且。

但话又说回来,平叛英布时还有项声;抗击韩信时,据《汉书》记载,龙且只是副将。

所以说,龙且固然重要,但也没有特别重要,但为何《史记》说:“楚已亡龙且,项王恐”?

龙且死,项羽恐,那么项羽真正恐惧什么呢?

韩信攻齐时,项羽派出二十万大军前去救援,史料记载为“号称”,实际数量未知,总之结果是全军覆灭,龙且被杀,俘虏了副将周兰,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骑将十人。

二十万大军就这样打完了,两员大将,一死一俘,所以《史记》所言,“楚已亡龙且”,这只是一种记叙,并不代表龙且有多么重要,同出兵的项佗、周兰可能是逃脱了,因为史料记载周兰先后两次被灌婴所俘。

可见,“项王恐”,他真正恐惧的是二十万大军没了,之后的战争将更加艰难。

楚汉战争进行到公元前204年末,战程过半,已到了胜负的分水岭,对于这一点,项羽清楚,刘邦、韩信也明白。

但战场形势在不断的告诉项羽,他正在走下坡路,而刘邦则相反。

在前204年之前,项羽至少是不被动的。

彭城之战,刘邦集结了56万联军,结果被项羽击溃;

京索之战后,楚汉相持于荥阳;

双主各自攻击对方粮道,最后项羽技高一筹,攻占了荥阳,之后成皋又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项羽得而复失,刘邦失而复得,在广武山再次形成对峙之势。

楚汉两军的对峙局面,至少说明一时半会儿,谁也拿不下谁,这时就需一个破局的人,这个人就是韩信。

楚汉战争,得韩信者,得天下。

其实对于韩信的重要性,项羽此前没预料到,但在龙且死后,却突然意识到了,这是为何呢?

从时间推算,龙且死于汉四年十一月,大约在公元前204年12月10日至前203年1月8日期间,在此期间,韩信破齐了,之后自立为齐王。

至此,形势就变了。

北面的魏、赵、代悉数归汉,燕也降汉,东面的齐也被汉军所控。再加上刘邦在成皋荥阳前线,汉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项羽已经形成了战略包围。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一个人就是韩信。

早在汉二年九月,韩信就提出了开辟北方战场的计划。当时韩信刚攻占魏国,一份计划书和俘虏魏王魏豹一同被送至荥阳的刘邦大营中。

据《汉书》记载,韩信俘魏豹后,“使人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刘邦与张良等人商量后,批准这一计划,同时还给韩信指派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此人就是张耳。

汉三年九月,韩信与张耳统数万汉军攻代国,占领了雁门,控制了代郡;之后攻击赵国,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斩成安君陈余,俘虏了赵王歇,拿下赵国;再之后听取李左车的建议,不费吹灰之力劝降了燕国;最后将矛头对准了齐国。

韩信在历下(今济南)击溃了齐军主力,齐都临淄已无法守卫,齐王田广退守高密,齐相田横退守博阳(今泰安),守相田光退守城阳(今莒县),将军田既退守即墨(今平度),各据一郡,分兵守卫,同时,向项羽发出了求援信号。

而项羽此时与刘邦对峙于荥阳广武涧一带,得到消息后,便派出了大将龙且。能被史料记载下来的人,都是有两下子的,龙且是楚国名将,上面也说了,他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击破英布就是明证。

但他还没有意识到,或许项羽此时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真正的敌人,与其说是刘邦,不如说是韩信。

韩信用兵贵在一个“奇”,实际就是谋略,所以他不会硬战。龙且对此也十分了解,他说:“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

意思是,他了解韩信,容易对付,但更重要的是,他贪图功劳,最后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对于项羽来说,他真正醒悟的时刻才来临。

龙且死了,二十万大军没了,这边刘邦拖住他,而韩信的北方战场计划则完全实现。

彭城大败后,反楚联盟瓦解,反汉联盟形成,魏国、赵国、代国、燕国、齐国等其他诸侯国都倒向了项羽,由此形成从南到北对汉国的包围。

汉军在荥阳-成皋一带阻击了楚军的进攻,楚汉战争此时也陷入相持,但从项羽的进攻来看,如果没有韩信的北方战场,最后占上风的可能还是他。

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并顺利实现后,项羽的实力不仅在此过程中受到严重削弱,而且逐步陷入韩信的包围圈,更为重要的是,彻底扭转了刘邦的被动局面。

此时,项羽大惊,他没想到自己真正的敌人是韩信,胜与负,最终的结果此前由韩信的北方战场决定了,此后如果韩信能自立为王,则三分天下局面形成,那我项羽也不会输,顶多算个平手。

所以,龙且死后,项羽派出了说客武涉去游说韩信造反。

历史也没有那么不公平,机会给韩信了,他没抓住,他曾经认为了解项羽,说人家匹夫之勇,武涉去游说他时,他又自认为了解刘邦,实际他对刘邦的了解远不如项羽。

更为重要的是,历史证明,韩信的确适合做一名大帅,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若论政治,阳谋阴谋,他和项羽都玩不过刘邦。

韩信不从,项羽也只好作罢,并为自己最后的战争做打算。

垓下之围,一个围字用得精妙,项羽早在此之前就已陷入了汉军的包围圈,但除了军事上的包围,还有心理上的围困。

四面楚歌,看上去是一个计谋,打得是心理战,但追随项羽多年的亲兵,在巨鹿之战没有退缩,彭城之战也没有后退,为何在垓下就怕了呢?

他们也深深的知道,此时的形势变化了,楚军的时代已经束了,项羽再能征善战也不可能冲破汉军的重重包围,一切都远去了,也到了最后怀念的时刻。

西楚霸王为自己、为韩信都争取了一把,但事在人为,也在人不为,项羽尽力了,但韩信却成为千古遗恨。

0 阅读:44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