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影视剧中,时常出现女尼的画面,比如下图:
这种低胸透明薄纱,里面的肌肤肉眼清晰可见。
配上精致的妆容,修剪得细细的柳叶眉……似乎还缺少美瞳,以及项链戒指与耳环!
我想问问导演:是想让尼姑演出风尘味儿么?哪个寺庙里的尼师能穿着这种薄到透明的低胸裙子?
这到底是来清修礼佛,还是来制服诱惑?
剧中有这么一个场景,皇帝来找女主时,女主娇滴滴地说:“皇上,你清醒一点,我现在可是出家人!”
我真的好想冲进屏幕里对其狂吼:你才需要清醒——别亵渎了“出家人”这三个字!
如果说欺负观众的智商,误以为当时所有的尼姑都这么穿,也就算了。
可关键是,其他尼姑都穿得很传统,把身体护得很严实,偏偏这个女主如此打扮。
难怪李治一去感业寺就把持不住自己了,这样的武媚娘,换谁都把持不住吧!
比起《甄嬛传》中的女尼,实在是太辣眼了!
剧中甄嬛因为和皇帝闹翻了,被贬到了甘露寺做尼姑。
在甘露寺中,女主过着清苦的生活,一身素服,珠宝首饰皆无。素颜、淡眉、无口红,皮肤也粗糙、蜡黄。
事实上,这才是尼师应该具备的形象。
想当年,杨洁老师在拍87版《西游记》的时候,大家的思想还非常保守。拍盘丝洞这个片段时,有一场让女演员露肚子的镜头,可是拍起来十分困难。
据说,因女演员羞于服装暴露,导致《西游记》中间停拍。
杨导没办法,最终用用肉色连体衣代替了要露出来的皮肤,这才解决问题。甚至电视中有的女角,只好让男演员代替。
短短几十年过去,当时的演员唯恐暴露,而现在的演员却怕漏得少,真是无法理解。
文章最后,小编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称“尼师”而不称“尼姑”。
佛教中,将出家修行的女信众称作比丘尼(男信众为比丘),这是梵语的音译,指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
在中国,比丘尼又作苾雏尼、尼师,以及沙门尼。但是,没有任何一本佛家经典或者史书上,把出家的女信徒称做“尼姑”的。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尼姑和道姑都是带有贬义性的词汇,具体原因说法不一。比较被人接受的一个原因是:有段时间,由于兵荒马乱,尼庵里常有风尘女子借宿,所以遭人垢病。
另外,古代有“三姑六婆”的概念,都在古代从事些不光彩的职业。如果直接称呼出家的女性出家者为尼姑或道姑,显得很不尊重。
通常情况下,道教的男性出家人叫作道士或者是乾道,女性出家人叫作道姑,也叫坤道。佛教的男性出家人称为和尚,或者是比丘;而女性出家人则称为比丘尼,或者尼师。
尼师穿的是僧袍,以灰色为主,称之为海清,也称作淄衣。比如在《红楼梦》中,惜春出家时候就提到一句诗: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而现在,有些影视剧的导演已顾不了这么多了,怎么吸人眼球怎么玩!
感谢大家阅读,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