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19:从紫禁城囚徒到江湖浪子,皇帝朱厚照的双面人生

格叽格叽 2025-01-19 13:29:32

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19年,大明王朝的安宁被江西藩王朱宸濠起兵反叛的事儿给搅乱了。这朱宸濠呢,是初代宁王朱权的玄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孙,他就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老是去华府找麻烦的宁王的原型人物。

他心高气傲,想要学着前人朱棣的样子,依靠一部分兵力去对抗朝廷,以此来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然而他却没意识到时代已经改变,现在和过去可不一样了。

朱宸濠自打当上藩王之后,那是坏事干了一堆。在江西那地儿,他随便强占百姓的田地,欺负善良老实的人,干的坏事儿数都数不过来,把自己的名声搞得臭得不能再臭了。

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的无奈原因不一样,那时朱棣是因为朱允炆大力削藩,让他有种被逼迫的感觉;可朱宸濠完全是本性贪婪、狂妄自大,一心想要超越皇权,他的险恶用心显而易见,也怪不得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听到他叛乱时一点都不惊讶,毕竟朱厚照早就清楚这位藩王的种种恶行。

【朱厚照困局,紫禁城之殇】

朱厚照听说朱宸濠起兵反叛的事儿时,乐得眉开眼笑,特别兴奋。别人都没法明白,这位统治天下的皇帝,好像过着特别自在的日子,实际上却被困在紫禁城这个看不见的牢笼之中。

按照皇家祖训以及朝廷的严格规定,要是皇帝没有特别特殊的情况,那一辈子都很难走出紫禁城。先辈定下的规矩就像沉重的镣铐,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其效力有所减弱,但还是牢牢地困住了朱厚照。

再说了,在朱厚照这颗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心里觉得,规矩既然定了,打破它的人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精彩,就算是拥有整个天下的皇帝,也难以掩饰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朱厚照刚登基的时候才15岁,在朝廷里,刘健、谢迁以及李东阳这三位孝宗时期的老臣,觉得自己有管教年轻皇帝的责任,把朱厚照当成不懂事的小孩。

朱厚照打算稍微花费些钱财,李东阳就站出来加以阻拦,担心他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从而使得国库空虚;朱厚照想要宴请朋友,谢迁马上表示反对,劝他把精力放在政务上,不要浪费时间;朱厚照考虑纳妃,李东阳又拿“色字头上一把刀”当作理由坚决拒绝,一句句告诫就像一盆盆冷水浇下来。不管朱厚照做的事情是大是小,总会有老臣出来纠正,让他的许多想法都无法实现。

曾经鞑靼侵犯山西边境,朱厚照特别期待,把这当成出去的好机会,低声下气地请求大臣们同意,结果被毫不留情地给否决了。这朱厚照年轻火气大,一气之下,自己一个人骑着马跑出居庸关,直接去战场指挥打仗了,从这儿就能看出他想摆脱紫禁城束缚的那种决心。

朱棣费心营造的紫禁城绚丽多彩、精美华丽,然而在朱厚照看来,这儿的布置毫无变化、枯燥无趣。宫女宦官们依照季节更换服装,老是重复着打扫庭院、清理御沟的工作,天天如此,没有一点儿新鲜劲儿。

朱厚照处在物质极为充裕的地方,可精神层面却空虚寂寞,时间仿佛停滞了,日子平淡得毫无波澜,实在是无聊透顶。因此,朱宸濠造反的事儿,就像一阵劲风,一下子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点燃了,使他急不可耐地想要赶往远处。

【亲征变出游,荒唐事连连】

两个月后,朱厚照收拾好行李,亲自带领大军从北京气势磅礴地出发了。本来打仗应该讲究兵贵神速,赶紧奔赴平叛的战场,可他却在沿途磨磨蹭蹭,这儿看看那儿瞧瞧,行军的节奏就跟出去游玩的人似的,走两天歇两天,再走三天又缓行三天。

当大军磨蹭到河北的时候,有消息说: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已经被搞定了。这对朱厚照来讲,就像遭到了晴天响雷,原本能建立军功、向大臣们证明自己的大好时机就这么没了。

原来,那时担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毫不迟疑,即刻组织兵力去镇压反叛。王阳明,字伯安,在学界被尊称为阳明先生,他承担着维护江西以及周边的湖广、福建等地社会安定的责任。

朱宸濠于江西肆意妄为,他可不会袖手旁观。朱厚照虽对王阳明的行动有所了解,但却轻视了他的兵力,没成想朱宸濠这般不禁打,竟然被王阳明很快就生擒了,这场叛乱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朱厚照气得不行,心里又恼得很,不过很快就把情绪调整好了,大军接着往前走。朱宸濠都已经被制服了,那为啥朱厚照不带着军队回去呢?就因为这趟出来的机会很难得,仗虽说打不了了,但是能游玩游玩也是不错的。

于是,他改去扬州,开始过起逍遥日子。白天骑马奔驰、打猎追鹿,晚上在街头溜达、随便闲逛,这样一待就是半年。这期间,他居然暗中探访扬州妓院,让妓女排队等着“检查”,这事引起很大轰动,使得江淮地区妓女的身价猛涨,成了老百姓饭后闲谈的话题。

那时候,王阳明早在半年前就把朱宸濠押到了南京,请求朱厚照来处置这个皇室的叛逆罪犯。王阳明要管理好多地方,政务特别繁忙,着实没工夫跟朱厚照这么僵持下去。然而朱厚照对王阳明呈上去的奏书,全都扣在宫里不发出来,就好像没这回事一样。

王阳明绞尽脑汁,总算悟出关键,又写了一封信,把平叛的功绩都算在朱厚照头上,极力夸赞他英明,领导得好。这一番奉承正合朱厚照心意,他这才高高兴兴地去南京,接收朱宸濠,也算是满足了自己“建立功业”的想法。尽情玩乐一番后,终于决定动身回京城了。

在回去的途中,朱厚照那贪玩的性子依旧没改。到了镇江的时候,他兴高采烈地去爬金山;走到瓜州,又悠哉地乘船过江;等来到清江浦,看到那湖面,他又起了玩心,不管别人怎么劝,非要自己一个人乘船去捕鱼。哪想到,小船晃悠起来,他一个不稳就掉进了湖里,好一番挣扎后才被人给救上来。

入秋之后,湖水冰冷,朱厚照因此受了风寒,随后又得了肺炎以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回宫以后,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到了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终究没能扛住病魔的侵扰,突然离世。

【临终留遗言,争议身后名】

临终之时,朱厚照留下话:“以前借着处理政务之事,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明白的。”不少史学家猜测他突然醒悟,对过去那些荒唐行为进行自我责备。

不过仔细想想,朱厚照真就犯大错了吗?他当皇帝的时候,虽说宠信过宦官,可也能够及时醒悟,亲自把那些嚣张跋扈的人给收拾了;启用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能干的大臣,朝廷里不缺有本事的人;守边疆的王琼、王守仁、杨一清等人也都各显神通,把边疆守得稳稳的。

正德年间,赈灾救济的体系很完善,从上报灾情、勘查灾情,到实施赈济,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让众多百姓得到了好处。回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吃了败仗,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朱厚照则凭借五万兵力,在应州之战中取得大胜,成功守护了北疆的安宁。

朱厚照并非残暴不仁,而是有着显著的军功;他不沉迷女色、放纵荒淫,且在政绩方面表现出色。他的一生,是在向陈腐的教条发起挑战,反抗那些迂腐大臣毫无缘由的束缚,不愿成为皇权象征的那种毫无生气的符号,他一心渴望做一个富有情感、无拘无束的生动之人。

要是在临终之时他真的选择了妥协、懊悔,对自己进行否定,那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就真是一场巨大的悲剧了。好在,朱厚照直到最后一刻,也许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初心,没有屈服。

0 阅读:16
格叽格叽

格叽格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