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总数量在2023年年底时降至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面对这种人口的下降状况,有媒体表示: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问题,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两大问题(如下图)。
分别是适龄劳动力大幅减少带来的“供给不足”,失去庞大人口基数后带来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后者,即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之前就已经消失了。
各大跨国企业都不止一次地提到:与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地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不具优势。中国商品之所以质优价廉,早已不是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而是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较高。
中国还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这些才是吸引外商来中国投资的核心原因,也是我国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还有适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
这是一种典型的将“人口数量下降,等同于人口红利消失”的谬论。人口在增长,适龄劳动力充足,就代表人口红利吗?难道人口红利的含义,等同于“人口数量”吗?
若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人口超过2亿的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7亿的孟加拉国,人口超过1.2亿的埃塞俄比亚,怎么就迟迟见不到“红利”呢?他们展现出来的,只有人口负担。
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实际就业岗位的数量,就业人员的平均工作效率和能力。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埃塞俄比亚等国,他们的适龄劳动力很充足、很充足。
但却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可以提供给社会,原本这些适龄劳动力应承担生产的角色——给全社会创造财富,他们拿到收入后,一部分用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消费品,一部分抚养自己儿女、妻子、父母……
却因为这些国家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导致这些适龄劳动力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反而需要他人供养。整天无所事事,还给社会造成不安定隐患。本应是红利,现在变成了负担。
回到咱们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很突出,35岁以上劳动力再就业变得很难、很难。这说明:与我国当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相比,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实际上还的很充足的。
只要就业岗位在增长,实际创造财富的人口在增长,那我国经济发展将依然拥有较大的推动力。数据显示,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约为8.65亿,就业岗位数量却仅在7.5亿左右。
假设未来十年时间,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降至8.2亿左右,就业岗位数量提升至接近8亿的高度。到那个时候,高校毕业生才较为容易找到工作,35岁再就业被歧视现象才有望得到扭转。
事情,还未结束呢
与人口数量对应的还是人口质量,也就是就业岗位的结构性问题。未来数十年,我国都将全力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向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中“低端占比越来越低,中端和高端占比越来越大”。
产业转型与升级战略,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而是持续数十年的国家战略。我们不妨设想一下,50年后的中国,就业岗位数量降低至6.6亿,与高峰时期近8亿的就业岗位相比,少了很多。
但在8亿就业岗位的高峰期时,低端就业岗位数量约为5亿、中端岗位2亿、高端岗位1亿。而在50年化的6.5亿就业岗位数量中,低端就业岗位只有0.5亿,中端3亿,高端3亿。
假设中端就业岗位的平均产出是低端的5倍,高端就业岗位平均产出是低端的10倍。在产业升级完成后,就业岗位结构性优化后,完全可以通过人口质量的高增长,抵消人口数量的下降。
换言之,人口红利的本质是:实际就业人口数量(即就业岗位),人口质量(即就业人员工作效率)的综合体。中国劳动力还会充足,就业岗位仍有大幅上涨空间,这个数量优势都未消失呢。
更别说中国人口的质量优势,还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潜力呢。举个形象的例子,A家庭有6个劳动力,都干着打扫街道的累活,工资很低,只能温饱,谈不上小康生活。
B家庭,只有一个就业人员,但却是大型企业的技术总监,年薪百万元。这个家庭虽然没有人口数量优势,但却有质量优势。与A家庭相比,B家庭依然能带来更多的经济产出。
还有C家庭,有三个就业人员,都是各自企业的高管,家庭年收入高达300万元。与A和B家庭相比,C家庭同时兼顾了“人口数量、质量”优势,带来了人口红利的综合性优势。
综上,虽然中国人口数量在下降,老龄化趋势增加,但我国就业岗位数量仍远低于适龄劳动力数量。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又能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获得人口质量优势。这个真正的红利,可持续数十年。本文由南生撰写,严禁转载、抄袭”
原来是你的爱
还有人,去打工吗。都去做直播,跑外卖,送快递。
游客
评论区的人厉害👍👍👍[点赞][点赞][点赞],评论区都是明白人,评论比文章更真实,评论区的人都清楚,评论区的人都知道。
游客
贫富分化。
游客
宁添一座坟墓,不添一口人。
liguangchun917
说白了就是人口太多,太内卷了
游客
不婚不育,生活无虑。
独行侠 回复 06-12 20:46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