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fe52e16bb343211f41c77aa7bc1358.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57f7b2038c1d31144efffe6b4a6901.gif)
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国内外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在持续变异,部分感染者不再以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腹痛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671a766419e4c6433e24c7b4f582f8.jpg)
这一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让公众对流感的认知需要进一步更新。
甲流病毒的变异:为什么会出现消化道症状?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RNA病毒,容易通过基因重组和点突变产生新毒株。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监测报告,近期流感病毒的变异不仅影响了其传播能力,还可能改变其侵袭的靶器官。
传统观念认为,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攻击上呼吸道和肺部细胞,引发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4e4d3c040317752dff791743ce0b24.jpg)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部分甲流病毒株能够感染胃肠道上皮细胞,导致消化系统的不适。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部分流感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了活性病毒,证明了病毒可以直接作用于消化道。
消化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及如何辨别新型甲流感染者可能出现以下消化道症状:
· 腹泻:水样便或稀便,一天数次,类似轻度肠胃炎;
· 呕吐:部分患者会伴随恶心感,尤其是儿童更易出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e937798b7c13e363943153d6f2d127.jpg)
· 腹痛:以脐周或上腹部疼痛为主,性质多为阵发性疼痛;
· 食欲下降:部分患者伴随味觉减退,进食后有恶心感。
这些症状与普通的胃肠炎相似,但甲流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低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因此,不要误以为只是“吃坏肚子”或“普通感冒”,应结合整体症状判断。
甲流的传播途径是否有所变化?既然甲流可以引起消化道症状,那么它的传播方式是否也有所变化?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然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由于病毒可能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因此也需警惕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ab19063ef73c239112bcbe8ea6139e.png)
研究显示,甲流病毒可在污染的环境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如果手部接触到受污染的物品再触摸口鼻,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甲流及其消化道症状?1. 接种流感疫苗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指出,现有的四价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H1N1、H3N2等甲流毒株,即使无法完全避免感染,也能降低重症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9f44875a87e4b324273d1136526d3c.jpg)
· 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避免共用餐具:防止病毒通过唾液或食物传播;
· 规范佩戴口罩:在人流密集场所或接触疑似患者时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
3.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道;
· 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如鸡蛋、瘦肉、新鲜蔬果;
· 保持水分摄入,防止因腹泻导致脱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a0678f13a603f7e68251dc84528dc6.jpg)
针对甲流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达菲)和帕拉米韦,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
对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蒙脱石散缓解腹泻,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胃肠道菌群紊乱。
中医观点:如何通过食疗和中药缓解症状?中医认为,流感属“温病”范畴,邪气侵袭肺胃,导致肺胃不和,表现为发热、咳嗽或呕吐腹泻。
针对甲流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中医调理可从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入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4c09313fc03a679564e6994abb75c7.jpg)
食疗推荐
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颗,煮水饮用,有助于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山药粥:取山药50克、大米100克煮粥,可健脾益气、缓解腹泻。
中药推荐
藿香正气水:适用于胃肠型感冒,具有化湿和中、解表散寒的作用;
黄连素:适用于腹泻较重者,具有清热燥湿、抗菌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49f596e5be290ff11fcb4bfbf8b829.jpg)
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属于流感高危人群,出现消化道症状时需特别注意,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高烧持续不退(>39℃,持续3天以上)
· 严重呕吐导致无法进食
· 明显脱水表现,如口干、尿少、精神萎靡
· 呼吸急促、乏力明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eb416869b752a0adb838318fa38964.png)
甲流病毒的变异正在改变其临床表现,使得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面对这一变化,公众需要更新对甲流的认知,不能仅以“咳嗽”“发烧”作为判断依据,而应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判断。
通过科学的预防、合理用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身体抵抗力。
流感的防控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
希望每个人都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应对甲流的挑战,为自身和家人健康护航。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全国流感监测报告》
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23)
3. 《中华传染病杂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流行趋势》(2023年第41卷)
4. 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监测报告(2023-2024)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