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昔日的亲朋故旧纷纷给毛主席写信,请他看在往日的交情上,给自己或者家里人安排工作,甚至还有人跑去北京当面向毛主席求官。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个很念旧的人,他是非常珍惜这份昔日情谊的。所以,对于给他写信的这些老朋友,如果是确实遇到生活困难的,毛主席都会在回信中附上几百块钱作为资助。
毛主席资助老朋友的钱,主要出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来源于他的个人工资,另一个是来源于他的稿费,坚决不动用国家一分一毫。
对于生活困难的老友,毛主席从来都不吝帮助,他在给对方寄完钱后还会在信中询问对方够不够,若是不够的话让对方再来信告知。但是对于那些来信要工作甚至要官的,毛主席都会在回信中严词拒绝,还会劝对方不要想着走捷径,要脚踏实地。
新中国刚成立时,毛主席的表哥文运昌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拟了一个十几人的名单,希望毛主席能够看在他的面子上,给这些人谋一份好差事或者安排一个好学校读书。
在毛主席少年时期,他与文家几个表兄弟的关系很不错,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后来毛主席外出求学,也是多亏了文家几个表兄的帮助,这份情谊毛主席可以说是一直记在心里。
但是毛主席在收到表哥文运昌的来信后,却只是在信上批复了短短一句话: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其实,这已经不是毛主席第一次拒绝表哥文运昌了。早在1937的时候,文运昌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听说毛主席在延安领导革命,就曾写过一封信要求毛主席在延安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但是毛主席却拒绝了,他在信中对表哥说:
“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
在革命胜利前,我党实行的基本都是供给制,也即是只保证穿衣吃饭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工资薪水。所以毛主席在信中就劝文运昌,延安“并无薪水”,又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寄钱,只能让他再想想其他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毛主席一生不徇私情,公私分明,“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一直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过,毛主席也曾破例为家乡一个旧友的子女安排过工作,此人就是毛主席的邻居毛爱桂。
毛主席的故居上屋场是一座土木结构“凹”字型的建筑,共有大小房屋20间,其中东侧的14间为毛主席家,西侧5间为毛爱桂家,中间还有一间厅屋为两家共用。
从毛主席和毛爱桂的祖辈开始,两家人便相邻而居,互相间一直和睦相处。毛爱桂的母亲肖氏是个很有热心肠的人,时常帮助毛主席的母亲文氏料理家务。后来毛母不幸染上了淋巴结核,身上流淌脓血,每次都是肖氏前来帮助擦洗。
那时候毛主席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又因为要外出求学无法陪伴在母亲身侧照顾,所以他对肖氏的帮助一直心存感激,每逢回家时总忘不了上门向肖氏致谢。
1919年10月5日,毛母因病去世后不久,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也不幸感染了风寒,勉强撑了3个月后还是撒手人寰。当时毛主席正在外主持“驱张运动”,无法回乡主持父亲的丧事,所以毛父的后事只能拜托毛爱桂家帮忙料理。
毛爱桂的年岁虽然比毛主席要小10余岁,但是他的辈分其实比毛主席要高一辈,按辈分属于是毛主席叔叔那一辈的。
小时候毛爱桂就总喜欢跟在毛主席后面转悠,后来毛主席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年仅11岁的毛爱桂就在哥哥毛爱堂的介绍下成为了毛主席的小哨兵,每当毛主席召集农会积极分子到上屋场开会时,就由毛爱桂扮作顽童在路口放哨。
1927年5月,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一夜间搜捕共产党工农群众3000余人,杀害革命群众百余人。当他得知毛爱桂家曾帮助过毛主席后,立刻派兵包围了韶山,直奔上屋场毛爱桂家抓人。
当时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已经外出参加革命去了(后牺牲,建国后经毛主席证明追认为烈士),家中只有他和母亲肖氏两人相依为命。为了逃避反动派的追捕,肖氏只好带着毛爱桂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
毛爱桂跟随母亲逃亡的路上吃了许多苦,还患上了眼疾,由于得不到救治,后来双目失明。直到1930年的时候,母子二人才重新回到韶山,过着清苦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特意交代毛岸英,让他回湖南的时候一定要去看望一下毛爱桂爷爷。当时毛爱桂已经不住在上屋场,毛岸英翻山越岭走了许多路才找到毛爱桂家,给他带去了5万块钱(旧币)。
不久后,毛主席又亲笔写信给毛爱桂,询问他身体近况如何,家中生活是否有困难。毛爱桂收到毛主席的来信十分激动,考虑到自己患有眼疾,家中生活确实困难,于是就托人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
毛爱桂在信中说:“家里有六口人吃茶饭,就我一个人劳动。我眼睛又不好,只有一点亮,没有钱医治。”希望毛主席能够帮帮忙,帮他14岁的儿子毛泽林安排一个工作。
其实,写完这封信后毛爱桂就后悔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提这个要求,提这样的要求肯定让毛主席为难。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时候,很快就接到了毛主席的回信,而且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毛主席在信中同意给他儿子安排一份工作。
毛主席在回信中说:“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多年不见,甚为高兴。要你儿子出来搞一点随时随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兴。可向所属当地机关申请。”
有了毛主席的这封介绍信,当地的相关部门很快就给毛爱桂的儿子毛泽林安排了一份在招待所当服务员的工作,毛爱桂家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毛主席一生中对于家乡的亲朋故旧,可以寄钱、寄信,但是却从来不帮他们安排工作。他还曾多次指示秘书:“处理我的亲友的一般来信的原则是:凡是要求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因此,他在信中安排毛爱桂的儿子“出来搞一点随时随意的工作”,当真是唯一的例外。
千古一人,伟大的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