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54年,也就是显德元年那会儿,后周的太祖郭威过世了,接着他的养子柴荣,也就是郭威老婆柴皇后的侄子,接了班,成了后周的新皇帝,世称后周世宗。柴荣这人,那可是有勇有谋,行事果断,跟唐朝的太宗李世民挺像的。他一上台,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想要一统天下。刚坐上皇位没多久,柴荣就在高平之战中,带着大军把北汉和辽国的联军给打得落花流水,一下子就把北方的威胁给解决了。说起来,在高平之战里头,还有个叫赵匡胤的年轻人,打仗特别勇猛,就这样被柴荣给注意到了。
在公元955年的五月份,柴荣下令发兵攻打后蜀,这个占据着蜀地和汉中的政权。经过一番激战,他们成功拿回了秦州、阶州、成州和凤州这四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秦安北、甘肃武都东南、甘肃成县和陕西凤县东北。通过跟北汉和后蜀的这两仗,柴荣算是解决了来自北部和西部的两个大麻烦。接下来,他把眼光投向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割据政权——南唐,这个占据了江南富庶之地的国家。时间一晃到了这一年的十一月,周军首次向南唐发起了攻击,但没想到战事并不那么顺利。见此情景,柴荣决定自己亲自带兵出征,率领禁军去讨伐南唐。那时候担任后周殿前都虞候的赵匡胤,也接到了命令,跟随柴荣一起去攻打南唐。
赵匡胤打仗特别勇猛,而且头脑聪明,动作也快。没多久,在涡口那地方,就是现在的安徽怀远东北,他只带着2000人就打败了南唐的一万多人的军队,还杀掉了南唐的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好几个大将。这一仗让赵匡胤的名声大噪,南唐的军队一听到赵匡胤这个名字就害怕。后来,柴荣又派赵匡胤带着5000精锐士兵去攻打清流关,就是现在的安徽滁州西郊的那个重要关口。清流关对南唐来说,是他们在长江以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卡,也是用来抵挡北方军队进攻的重要防线,地理位置相当关键。南唐特意在那里设了关,就是为了挡住北方的军队。
那时候,清流关是南唐的皇甫晖和姚凤两位大将镇守的地方,他俩一个是奉化军节度使,一个是常州团练使,手下带着足足15万大军呢。皇甫晖和姚凤啊,在南唐那可是赫赫有名,打过不少仗,再加上有清流关这个天险,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可赵匡胤呢,他手头只有5000兵马,跟唐军比起来,那简直是蚂蚁对大象,力量差得太远了。不过呢,赵匡胤这个人可不怕事,他带着这5000人就直奔清流关,大张旗鼓地在关前扎了营,白天黑夜地挑衅唐军,想要跟他们干一架。皇甫晖和姚凤心里清楚,赵匡胤是个难缠的角色,而且他们还担心赵匡胤是不是在哪藏着伏兵呢,所以严严实实地叮嘱手下,千万别轻易出去迎战。这样一来,唐军的士气就更低了,一个个都提不起劲来。
赵匡胤见皇甫晖和姚凤就是不肯出来迎战,他便想了个法子。他留下三千人在前面跟唐军周旋,自己则带着两千人悄悄绕到清流关的后面,打算给唐军来个突然袭击。唐军这边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被打乱了阵脚,场面乱成一团,士兵们你踩我踏,死伤无数,损失惨重。皇甫晖和姚凤一看这架势,知道再打下去也是白搭,就赶紧带着剩下的士兵逃回了滁州。赵匡胤哪会放过这个机会,立马就带着人攻打滁州。在战斗中,赵匡胤更是亲自上阵,带着卫队直冲皇甫晖和姚凤的中军大帐。皇甫晖和姚凤哪里是赵匡胤的对手,没打几下就被活捉了。主帅一被擒,唐军更是没了主心骨,有的被杀,有的投降,有的逃跑,十五万大军就这么散了。这就是有名的清流关之战。
说起清流关那一仗,赵匡胤带着仅仅五千人马,硬是把十五万的唐军给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直接让他声名大噪。就是这一场战斗,让赵匡胤成功踏进了后周禁军的高层圈子。从那以后,赵匡胤就借着禁军这个平台,一步步书写了自己的王朝传奇。可以说,清流关之战就是赵匡胤,乃至整个北宋王朝的起步之战。
滁州这个地方,在五代十国那阵子,可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想当年,咱们的太祖皇帝,带着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大败南唐中主李璟的十五万大军。那一仗打得漂亮,直接在滁州东门外面,活捉了南唐的两员大将,皇甫晖和姚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