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时,日军、八路各剩多少兵力?真实数据透露日本战败原因

巨龙大世界 2025-04-12 10:20:08

1945年8月15号那天,日本天皇裕仁宣布了《停战宣言》,说日本投降了,不讲条件。这事儿一传出来,那些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佬们,他们梦想中的旭日帝国,就像夕阳下的晚霞,一下子就没了影儿。

不过,有些人对此并不服气。那时候,日本在中国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一听天皇裕仁说要投降,他立马火了,嚷嚷着:“咱们还有上百万的军队呢,怎么就投降了?”

虽然冈村宁次一个人固执己见,但历史的洪流是他挡不住的。不过,他在战争快结束时说的一些话,倒是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好奇:二战快打完那会儿,日本到底还藏着多少兵马?如果说日本在中国真的有上百万的军队,那为啥他们最后还是投降了呢?今天,咱们这期节目就用数字来给你说道说道:日本投降那会儿,他们还剩多少兵马,还有,日本为啥真的投降了。

【日本投降时,日军还剩下多少兵力?】

1945年8月15号那天,日本天皇裕仁宣布不打仗了,发了那个《停战宣言》。这之后,各地的日本军队就都开始放下武器,向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这些一起打败法西斯的国家投降。要是我们把每个地方接受投降的日本兵人数都算起来,加在一起,就能大概知道日本投降那会儿,他们还剩下多少兵力。

咱们先聊聊重庆国民政府接手日军投降的那个中国战区的事儿。有件事儿挺值得注意,就是盟国在分中国战区的时候,东北那块地儿他们没给算上,反倒是把越南北边,就是北纬16度以北的那片区域,给划进了中国战区里头。

那么,咱们得说说那时候在中国战场上,小日本鬼子到底有多少人呢?在华北那块儿,就是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这些地方,日军有第1军、第12军、第43军,这三个军加一块儿,大概得有12万6千8百人左右。再看看华东,就是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还有上海,日军第6军、第11军、第13军、第20军这四个军,人数加起来差不多14万2千6百人。华南那边,广东、台湾,日军第10军和日本海军加一块儿,总共有31万2千5百43人。还有啊,在越南北边,北纬16度以北的地方,日军第38军,人数大约是3万零81人。

根据上述统计,日军在投降的时候,中国战场上还剩下大约131万6千人,这里面主要是陆军,人数高达120万8千人,他们算是二战时日本陆军的中坚力量。

这战场啊,涵盖了咱们国家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以北,还有库页岛的南边。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借着日俄战争后签的《朴茨茅斯和约》,往南满铁路那儿派了1万关东军。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攻打中国,他们在东北的军队数量一下子就涨上去了,那时候都传说有“百万关东军”呢。

不过,那个被吹捧为“日本精锐部队”的关东军,在1945年8月8日苏联发动的“八月风暴”行动里,立马就吃了大亏:根据苏联那边的数据,对日作战期间,关东军有83737人被打死,还有68万人被抓住或者投降了。所以,到了日本投降那会儿,他们在东北的兵力也就剩下大约76万人,根本不像他们一开始说的那样有“百万雄师”。

如果把中国战场和东北战场那些投降的日本兵都算上,咱们就能看出: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中国愣是牵制了至少207.6万的日本军队。

在东南亚和太平洋那些中国以外的地方,英、澳、美等国的军队负责让日军投降。东南亚那边,就是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新几内亚这些以前被西方国家管着的地方,投降的日军加起来有81.3万多人。太平洋那边呢,就是太平洋上的那些小岛和日本自己的地盘,小岛上投降的日军差不多40万,日本本土的正规海陆军加起来有370万。还有啊,日本国内还有2800万被叫做“国民义勇战斗队”的民兵呢,人数多得惊人,总共有2800万。

根据上面的资料来看:1945年日本投降时,他们分布在国内外的正规军队加起来差不多有698.9万人。要知道,那时候整个日本的人口也就7214万。要是再把那2800万的民兵算上,也就不奇怪为啥好多历史学家都说二战时的日本是个十足的“军国主义”国家了。也就能理解为啥日本在快战败的时候,还敢嚷嚷着要“一亿玉碎”这么个疯狂的计划。

【拥有700万兵力的日军,为何选择投降】

当我们翻看历史,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还剩下的日军人数,心里头可能会犯嘀咕:为啥当时日本有近700万常备军,却没选那条“全民拼命”的绝路,反而在1945年8月就举手投降了呢?

要是咱们深挖一下那700万日军背后的其他数据,就能明白:这700万日军,不光是导致咱们抗日战争一打就是14年的一个关键外部因素,也是让日本在1945年决定投降的一个大原因。

现代战争打赢的关键,说白了就是两点:一个是国家能迅速把力量集结起来,另一个就是军队的后勤保障得跟上。说到这动员能力,就拿二战快结束时日本那700万常备军来说吧,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凑齐的。它是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再加上日本军工不停地生产,才一点点壮大起来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会儿,被派到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才1万来人。等日本把东三省全占了,为了摆平当地老百姓的反抗,他们在6年里头,把关东军扩充到了40万人,成了日本打算全面打中国前,在中国的主力部队。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闹,日本全面开打中国,那时候他们总共有17个师团,常备军加起来得有60万人。

那时候,日本陆军的头头儿杉杉元,对中国那边的仗能打赢特别有信心,他还跟日本天皇裕仁打包票说:“一个月,就一个月,咱们就能搞定中国那边的事儿。” 可没想到,淞沪会战一打,日军就在上海那边耗了整整仨月。这样一来,日本就只好再往中国增兵,国内也得赶紧动员更多人去当兵。到了1938年武汉会战那会儿,日本为了快点儿拿下武汉这个中国铁路的中心,往中国派去的正规军都上百万了。虽说日军最后打下了武汉,但这回的大动员,让日本国内就只剩下一个师团的兵力守家了。

这说白了,就是日本在1938年那会儿,已经把国家能动员的力量用到头了。打那以后,日本再想扩军,兵员质量就参差不齐了。就拿1945年日本投降那会儿来说吧,他们本土征兵的要求都降到“没服过役的19到40岁男的,还有退过役的40到45岁老兵”。结果呢,新招的一大批兵,个子都不到一米五,其他打仗需要的本事也都不行。这样一来,日军的战斗力大受影响,连日本国内工厂干活的人都少了好多。

由于征兵范围扩大加上劳动力大幅减少,从1938年开始,日本的后勤保障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这对日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要说这后勤保障能力怎么拖后腿的,咱们可以从日军士兵的口粮减少,还有1945年日本投降时,各个战场上缴获的武器数量上看出点门道来。

1938年那会儿,日本陆军的单兵伙食好得不得了,可以说是他们历史上的巅峰了。每天能吃到660克的精米,还有210克的精麦,肉也有210克,蔬菜足足600克。调料也挺全,酱油、味噌、盐、砂糖都有,甚至还有清酒、甜点和烟卷可以享受。可就在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上吃得这么好的时候,1939年的日本老百姓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被要求吃“日之丸便当”,就是一碗500克的米饭加上一颗酸梅。那时候,日本国内实行严格的实物配给制度,好多吃的和日常用品都被送到前线,给那上百万的日军用。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一打响,日本的后勤供应就跟不上了,就连前线打仗的日本陆军,也只能吃“日之丸快餐”了。

另一个体现日本后勤工业支撑不住的地方,就是他们每个士兵手上拿的武器:1945年日本投降时,咱们中国战区收到的日军枪支有68万多支步枪,6万多支手枪,还有近3万挺机枪和1万2千多门火炮。除此之外,还有步枪和机枪子弹加起来1亿8千多万发,手枪子弹200多万发,炮弹200多万发。要是咱们把这些缴获的武器数量,跟之前咱们知道的中国战区的日军人数一对比,就能发现:日军投降那会儿,子弹是真不够用,平均每个士兵就只有120发步枪子弹,轻机枪子弹870发,重机枪子弹4000发,连平时标准的一半都达不到。再说那上万门火炮,其实大都是掷弹筒,平均下来,每门火炮备用的炮弹连200发都不到。

日本海军的后勤供应也是问题多多,跟陆军一样缺东少西。美军那边算过账,日本投降的时候,他们还挂着130万海军的名头。但美军实际一盘点,日本本土能动的海军舰艇,就那么19艘驱逐舰、38艘潜艇,还有几千艘跟独木舟差不多的“特攻艇”,在大海上飘着。

所以,当我们深入探究日本投降那会儿的动员和后勤情况时,就能轻易看出,那号称有700万大军的日军,其实外强中干。说他们人多势众,更像是为了在战败边缘保留那么一点面子。实际上,这庞大的军队一直在不断吞噬着日本的工业基础,直到把老百姓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给掏空了。

在我们党的指挥下,八路军等战斗队伍在日本敌人的占领地里,进行了好几年的游击战。他们就像是那股决定性的力量,最终把日本军国主义给压垮了。

【为什么中国是击垮日本的主要力量】

说起日本为啥投降,大家老爱提1945年那会儿,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还有苏联跑到中国东北去打仗,觉得这两件事儿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我想说句实在的,真正把日本打趴下的,是中国,没错,就是中国,别的国家都不行。

早先时候咱们聊过,1938年武汉那一仗打完,日本那边动员和后勤的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这两块儿,在现代战争里那可是顶重要的,直接拖了日军战斗力的后腿。说白了,咱们算是顶住了日本军队最厉害的时候,至少陆军上是这样。而且啊,日本在武汉会战之后,还一个劲儿地往中国增兵,这一下,他们的后勤更是跟不上趟了。结果呢,日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战斗力就一路下滑。

1939年,日本在中国的军队人数达到了顶峰,光是中国战区就有150万日军,东北那边更是多达70万,加起来整整230万人。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一打响,日本就跟英、美这些国家干上了。但那时候,他们全国的常备军也就400万左右,而在中国的日军就占了一半,还都是精兵强将。这样一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显得人手不够了,只好把在中国的日军调去东南亚和太平洋轮流打仗,兵力紧张得很。那时候的日本天皇裕仁,心里头也开始犯嘀咕了,他在1941年的日记里头写:“这大东亚战争,真是让我头疼……咱们这是打进了一场没准备的仗啊。”

所以,中国把日军的主力部队牵制住了,这才让美国、英国、苏联这些国家在太平洋那边和苏德战场上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正因为这样,国际上都觉得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特别大,还让中国进了联合国五常。二战时候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特别赞扬了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帮助,他说:“要是那时候中国投降了,日本就能轻轻松松地占领东南亚、印度还有澳大利亚,那我们可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那么,咱们来聊聊,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还有苏联打进中国东北,这些事儿对日本打仗到底有没有大影响呢?——确实有影响,但它们并不是打败日本的主要推手。1945年那会儿,美国虽然对日本丢了原子弹,但一个月也就只能造出一枚来。像“胖子”和“小男孩”这两颗原子弹,已经快把美国的生产力逼到头了。而且,那时候的原子弹威力,想在短时间里把日本打趴下,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日本死扛着不投降,美军可能还得准备在日本本土打一场硬仗,那伤亡人数,说不定得上百万呢。

从苏联那边看,苏军在“八月风暴”行动里打败的日本关东军,说白了就是一群连枪都不够分的老弱病残。要是日本在关东军垮了之后还不投降,那苏军就得跟美军一样,头疼怎么跨海去打他们,要么就是跑到中国内陆去,拉一条老长的战线跟日本干。但那时候的苏联,也真心负担不起这样的后勤麻烦。

1945年,日本之所以没了再打下去的胆子,最后选择了投降,全靠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抗争了十四年,硬是把日本拖进了人民战争的巨大漩涡里。打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会儿起,日本为了压制咱们中国人民的反抗,往中国派的军队是越来越多。可这么一来,他们国家的人均GDP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特别是从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本的人均GDP就几乎没动过。到了1945年投降那会儿,他们的人均GDP才1346美元,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也是明治维新以后最低的时候。

所以,要是日本在1945年还一条道走到黑,坚持要打仗,那日本皇室和那些军部大佬们的下场,就是被饿急眼的日本老百姓给掀翻在地——更别提从1937年日本大规模侵华开始,国内搞的那个实物分配制度,早就让裕仁天皇那帮人失去了民心。

跟日本在战场上连连吃败仗的情况大不相同,咱们抗日的主力八路军,在抗战后期那是越打人越多。想当年1937年,红军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老百姓常说的十八集团军也是他们,名义上说是有4万5千人,但实际上有5万2千人。到了年底,人数就涨到了8万多。再到1940年,不得了,八路军的人数直接蹦到了40多万,也就三年光景,翻了十倍。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八路军的人数更是达到了90多万,快赶上日军那时候在中国战场上的总兵力了。

想想那时候,日军啥人都抓去当兵,后勤跟不上,可咱们八路军呢,打了那么多仗,经验老到,特别是延安大生产后,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缺了。这么一看,八路军那时候已经有跟日军较量的实力了。到了1945年,要反攻那会儿,八路军把全国的十九块根据地都连一块儿了,整个抗日战争下来,打死了日军52万7千人,还缴获了69万4千多件武器,大炮都有1800多门。这些数字就说明,那时候的八路军,战斗力真不比日军差。

抗日战争,说白了,就是在现代战争那会儿,两国比拼谁能持久打下去,不光是看谁动员得快、后勤跟得上,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咱们华夏大地上从来没见过的人民大战。它也是全球人民一起反抗法西斯的大战里的一部分。说到底,是老百姓的立场和力量,才决定了这场仗谁能赢。这就是抗日战争给咱们中华民族带来的大教训,也是咱得记住的真道理。

岁月要是真有感情,它也会慢慢变老,人生的真正道路啊,总是充满变化和磨难。

1 阅读:73
巨龙大世界

巨龙大世界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