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尸谏:晚清士大夫的精神丰碑,林则徐禁烟的坚实后盾

巨龙大世界 2025-04-16 10:03:46

道光那时候,鸦片问题可严重了,把朝廷的钱袋子都掏空了,军队也打得没力气,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里头有些明白人,他们看到了鸦片的坏处,就开始商量着要禁烟。这商量来商量去的,最后道光皇上拍板了,他选了林则徐当钦差大臣,让他跑到广东去,专门负责禁烟这件大事。

在1839年6月3号,那天是道光十九年的四月二十二,林则徐在虎门海边一把火烧掉了缴获的鸦片,总共有19179箱。这事儿让咱们老百姓觉得特别提气,但英国人却拿这个当理由,要来找咱们中国的麻烦。到了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时候,有些满清的贵族,像琦善这些人,他们就跟道光皇帝说,要不把林则徐撤了吧,这样大家都能消停点。但这个建议被军机大臣王鼎给坚决地否定了。王鼎在朝廷上大声地说,林则徐不能撤,他的做法是对的。王鼎这么一说,道光皇帝也就更坚定了要跟英国人对抗到底的决心。

后来,道光帝从全国调集了最厉害的绿营军,火速赶往广东。同时,林则徐也在广东海边建了好多坚固的炮台和要塞,英国人在广东那边一点好处都没捞到。在广东没法占便宜,英国人就开始往北走,一路打到了长江边上的南京,还差点把咱们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通道京杭大运河给堵了。这下道光帝急了。最后,道光帝下了命令,把林则徐的官职给撤了,还把他发配到伊犁去守卫边疆。那时候,河南祥符的黄河决堤了,王鼎被派去那边抗洪。他一听林则徐被撤职了,立马就上书请求让林则徐来帮忙抗洪。但道光帝怕得罪英国人,硬是把林则徐发配到了新疆去“坐牢”。

在1842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打仗老是输,道光皇上心里头开始琢磨着要跟英国人谈判讲和了。刚好那时候,王鼎被召回京城汇报工作,他一回来就急着上书,直截了当地说了和谈对国家有多大的坏处,还狠狠地批评了当时的军机大臣头头穆彰阿,说他就是现代的秦桧、严嵩那样的人。道光皇上呢,对王鼎的这封上书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就是压下来不发。王鼎一看这情况,干脆就直接去找道光皇上当面说了,想把这事儿给掰扯清楚。

皇帝要是放过琦善,那就没法向全天下的百姓交代了;我这老骨头要是心里明白却不说出来,那就没法面对先皇的在天之灵了。

道光皇上对王鼎的多次劝告就是不当回事儿,还是铁了心要和英国人谈判讲和。王鼎一听这事儿,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他想起了春秋时候,卫国有个史鱼,为了劝谏君王,连命都不要了。王鼎觉得,自己也得这么做一回,干脆就以死相劝吧。到了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号那天,王鼎先是好好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裳,又点上香拜了拜。之后,他就拿起笔,写了封遗书,里面明明白白写着他反对和谈的态度。

说话得算数,承诺不能随便给,坏事儿的头不能轻易开。穆彰阿这个人,咱们不能让他掌权;而林则徐呢,那是个人才,咱们可不能轻易放弃他。咱们得明白,重要的事情不能轻易做出决定。就像签订条约,那可是大事儿,得慎重考虑,不能随便就答应。一旦开了先例,那以后可就麻烦了。再来说说穆彰阿,他那个人,能力不咋地,心术还不正。要是让他掌了权,那对国家、对百姓可都是个大灾难。所以,咱们得瞪大眼睛,可不能让他得逞。而林则徐呢,那可真是个有本事的人。他一心为国,为百姓着想,做了不少好事儿。咱们要是放弃了他,那可真是国家的损失,百姓的遗憾。所以,咱们得好好珍惜他,让他继续为国家出力。总之,咱们得牢记,说话得算数,承诺不能随便给;坏事儿不能开头,开了头就难以收场;人才得重用,不能轻易放弃。这样,咱们的国家才能昌盛,百姓才能安康。

那天晚上,王鼎老人怀着深深的遗憾,在自己圆明园的家中选择了以死明志,为国家献身,那时他74岁。这事儿传到新疆后,林则徐心里头别提多难过了。为了表达对王鼎老先生的敬仰和想念,林则徐特地写了一首诗,名叫《哭故相王文恪公》。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才锡元圭向禹功传达了消息,他回到水边开始吟咏飞翔的大雁。他心胸宽广,哪会去在乎比拼那些小技巧,然而不久之后,他因为过于正直无私而令人震惊。下马来到董相的坟墓前,他心中充满了悲伤,想要祭奠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就像桥公那样难以被尊重。想到失去的知己,他流下了无数伤心的泪水,这些泪水洒在了广阔的沙漠和平静的大风中。

王鼎去世后81天,清朝政府和英国达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不平等条约,就是《南京条约》。从那以后,大清王朝就开始走上了衰败之路,咱们中国也迎来了长达百年的近代屈辱史。

0 阅读:3
巨龙大世界

巨龙大世界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