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时尚照片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大家很疑惑为什么这些“奇怪”的东方面孔,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可怕的,这不是老外拍的,而是中国人自己拍的。
这个摄影师叫做陈漫。
别人拍她,拍得很正常:大眼睛、高鼻梁,妆容精致,皮肤光滑。
可她一拍别人,哎呦,简直没眼看:
傅满洲般的瘦高秃头、细眉长眼,面目阴险。
我不知道这是艺术?还是丑化……
就拿最近作品《中国十二色》来看:
女性不但“眯眯眼”和“雀斑脸”,而且妆容都非常另类。
陈漫眼中的古典美,完全和我们眼中的 “美感”不一样。
创造美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很难,但是欣赏美是大部分都可以做到的。
看看河南端午节晚会和春晚,那才是中国美。
有人指出,这套作品是迎合了欧美刻板印象中的中国脸。
而在中国时尚界,这种作品曾经风靡一时。
所有的模特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但现实中,我们的男女哪有这样的人,可他们偏偏喜欢塑造这种形象。
也不知道这些摄影师,上哪一下子找了这么多眯眯眼的模特?
这种现象在中国时尚圈非常普遍。
当越来越多以此为母本的“时尚”。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美啊?
01
我们可以看看西方的模特,都有自己的特点,
为什么到了中国,模特就要沦为千篇一律的审美?
“眯眯眼”为什么会变成了一种高级的妆容?
外国的走秀模特都是高鼻梁大眼睛。
但是到中国就变味了。
西方人对中国现代的审美印象,还停留在小笼包、功夫、美食上。
多年来,进步很不明显。
虽然也有部分欧美人尝试重新认识我们。
但在群体的文化塑造中,仍然停留在只会飞檐走壁的古老模版。
在时尚设计领域尤其明显。
很多艺术类的学生回答出奇的一致:欧美定义的中国高级妆就是这样。
摄影,从来都不只是技术。
你不画高颧骨、眯眯眼的模特,就很难获得欧美时尚的认可。
更别提去深造了。
而如果按照她们的刻板审美去拍东方的照片。
就会获得国际品牌的认可,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会上一个等级。
清美院的前段时间的毕业设计,也是类似风格。
所以,这不单单是一个陈漫的问题。
但陈漫这些所谓玩艺术的,她们从小在这里长大。
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知道什么是古典美,什么是糟粕。
她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刻板印象。
反而为了某种原因,刻意的、心甘情愿迎合西方这种畸形的美。
这反而会一步步让审美固化。
02
不喜欢“眯眯眼”是我们矫情吗?
当然不是。
前不久的世界女排联赛上也出现了这一幕。
塞尔维亚运动员杜尔德维奇对着泰国运动员做了一个“拉眼角”动作。
直接被禁赛两场,还罚款2万瑞士法郎。
所以,认为“眯眯眼”不美、甚至丑陋的不仅仅是我们。
而是大家普遍的认识。
把西方用来嘲笑东方人的“眯眯眼”,当成了高级的审美。
还奉为圭臬。
别人的刻板印象,大大方的在自己T台上展示。
糟粕,在她们眼里反倒是成了文化瑰宝。
真是千古奇闻,
她们不是在引领时尚,而是被所谓的“时尚”引领。
其实,陈漫也有不少好的作品,充满东方主义风格元素。
比如她的作品“声”,在这个系列场景为:胡同口、四合院内、外滩江边、长城上等。
还有2009年《Vogue》与模特杜鹃合作拍摄时装大片。
也有和与吕燕拍摄1980年代的潮物。
但也仅仅是在国内是这样,每当雇主是国外品牌时,
她的风格立刻就切换成那样了。
多年后,几乎成为条件反射地被驯化风格。
03
陈漫出生在北京,所以身上有着北京大妞的特有气质。
她的父亲是做平面广告创作的,母亲是医生。
在这种知识分子家庭氛围的熏陶下,
所以,从小在艺术方面就很有天赋。
住在四合院里的时候,院子里经常有老鼠蟑螂这些生物。
在两岁的时候,陈漫就能提笔画出老鼠的样子,
母亲看到后很震惊,
自然就把陈漫送到了少年宫学画画。
《鲁豫有约》中,陈漫被问到专业课的问题时,她自信的说:
“我专业课豪不自负的说很好:
两岁被送去各种少年宫的培训班学画画。
因为年纪小,一般进去就是班里最小的学生。
但是我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变成班里画得最好的,
然后就开始获奖,各种绘画比赛第一名,国际第一名、中美交流第一名、中日交流第一名…”
不过,高考陈漫一共参加过三次高考。
第一次因为文化课没考上。
第二次她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
那一届的学生还有汤唯,但是后来因为受不了中戏严格的管理所以她退学了。
第三次她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还进了摄影专业。
可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她本来就是央美附中的。
但是折腾了一圈才又进入到了央美里。
就这样,陈漫带着自己的天赋顺利的走过了艺术生的生涯。
因为专业课出色,所以在央美学习期间,陈漫就得到拍摄《Vision》封面的机会。
当时还是胶片摄影时代,善用电脑的摄影师不多。
陈漫就是其中一个。
她往照片上添加大量色彩和花样。
使照片全然改头换面。
这种打法一下就给人们“惊着了”。
2003至2004年间的一期,很多人时尚圈给与的评价是:绚丽、唯美。
陈漫很快从同事中骤然脱颖而出。
而她这个另类风格也被延续了下来。
在《Vision》拍摄中,陈漫结识了李东田。
李东田鼓动她:来给东田造型拍模特吧!
陈漫说,好。
陈漫第一天给李东田工作,一口气拍摄了好几位模特。
其中就有吕燕。
她是第一个凭借“眯眯眼”独特样貌,一举在西方走红的中国模特。
19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一张海报“雀斑与百合花”,成为街头热议的对象。
无论从哪个年代来看,这算不上“美”。
但在当时却成了王府井的地标。
有人笑着说:这是不是治疗雀斑的广告啊?
她的独特成就了她的模特生涯。
也是从那时候起:塌鼻梁、厚嘴唇、扁平脸、眯眯眼慢慢在时尚圈涌动。
当然,这里没有批评吕燕的意思。
毕竟她还是蛮励志的。
曾经一个月只靠吃鸡蛋过日子,最终在巴黎时尚圈立足。
但问题是,为什么“眯眯眼”后来会被批量生产了呢?
04
陈漫有了一定知名度后,也在尝试着不同的风格。
因为那时,已经有一些明星邀请她拍照。
她会把模特的脸放在镜头中央,只打一盏灯。
黑色的口红、白色的下眼线,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双眼直直目视前方。
尤其是给某冰冰拍摄的这组古风大片,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也让她迎来越来越多的时尚媒体和明星拍时装大片的机会。
她说:“我拍摄过无数的女明星,希望以女性的视角去发掘她们的美,
有的是浓墨重彩的东方美;
有的美则是轻描淡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你看,什么是美?
她是懂的,很懂!
05
陈漫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她对古典是有记忆,更有情感的。
否则也不会有“声”系列。
一开始,别人说她不是摄影师。
于是她拍了极简的大头人像。
后来,别人说她是拍美容的,于是她去拍服装大片。
别人说她只会棚拍,于是她创作了“当代中国”系列……
她尝试了每一种可能,直到大家都信任她、认可她。
那时,她还没有追随欧美摄影流派的兴致。
不过,逐渐获得打品牌和国际时尚杂志的信任之后.
她的风格就逐渐变了。
同时陈漫又承认,自己一直试图解释“我是谁”。
但同时又深陷在商业拍摄中。
她说:“我跟客户配合度超高。
现在没有所谓的纯艺术家,艺术家也挺商业的。
商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复制。”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眯眯眼”会再三出现的原因。
早在2004年,就有人委婉提醒她:拍摄的封面艺术性太强,不是纯粹的摄影。
只是随着陈漫在国际上的名气越来越大。
质疑声相对就小了很多。
后来,意气风发的总结成功的经验:
“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我追求的不是一种风格。
而是一种准确,应对不同观众的需求来表达不同的东西。”
所以,已经很明显了。
比起摄影师,她更像是一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