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医患矛盾:你好好说话,我就好说话

小桂明 2024-09-17 03:25:08

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

最近,我与医生发生过两次冲突,一次是送受伤的工人师傅去急救,一次是带母亲去看病。

值得一提的是,我亲历的两次医患矛盾,我均以胜利告终。

今年9月4日,我请来一位墙壁开孔的师傅,打算在墙壁上凿开一个门洞,重新安装一扇木门。

这位师傅姓饶,今年60岁,是一名家住农村专门开孔打墙的专业人员。

当天上午9时,饶师傅一直用电锯锯着墙壁,因为是不带水的干锯,满屋子弥漫着白色的灰尘。突然,我在室外听到“唉哟”一声,电锯发出的“嗞嗞”‌戛然而止,电锯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我冲进弥漫着灰尘的屋子里,饶师傅一边用手按着血肉模糊的膝盖上方,一边强忍剧痛说,“手没拿稳,电锯掉落时,腿上被拉了一锯。”

我提起他的裤管一看,膝盖上方正在流血,伤口宽约2寸深约1寸,像张开着的血肉模糊的大嘴。

电锯伤人非常危险,饶师傅要是落下残疾……我心里闪过这些想法,吓得腿脚有些发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5分钟左右,急救车辆呼啸而至,我陪着饶师傅一起来到市里最好的三甲医院。

办理了挂号手续,在急救人员的带领下,我交了相关费用,扶着饶师傅来到急诊病室做急诊处置。

当时,急诊病室至少有4名患者,他们有的是来找医生换药,有的是来找医生复查,反正没有急救患者。

看到受伤的饶师傅后,急诊医生暂停问诊,带着征求意见的口吻,先去照个片子吧?

饶师傅立即说,“我知道,没有伤到筋骨,片子就不照了。”

天气这么热,伤口还在流血,我担心不尽快处理可能导致感染,于是我向医生解释说,不是怕花钱照片子,而是照片子要排队,要等很久的时间,耽误了清理伤口怕感染,如果确实要照片子,处理完伤口后再去也行。

谁知,我话未说完,医生不高兴了,不能好好说话了:“不照片子,现在也要等。”

诊室确实有几名患者候诊,但饶师傅急需止血清理伤口,是急救车呼啸送来的,作为医院或者医生,难道不知道急救的意思吗?

我听着饶师傅的呻吟,火气立即上头,拍了医生的桌子,大声质问他:“你们没有急救优先的机制吗?”

我突然的雷霆大怒,当场怔住了医生,他立即站了起来,连连说:“你不要急,我现在就帮他看。”于是,医生将饶师傅带到了旁边一个小间里,进行了伤口的清理、缝针和包扎。

随后,我安排临时赶来的亲戚带饶师傅照了片子,结果确实只是伤了皮肉。

离开医院前,医生叮嘱,每天来换药,休养一周左右伤口便可愈合。

我本来打算每天安排人来陪饶师傅到医院换药,饶师傅不肯,他说:“你们都要上班,你放点钱在我这里,我每天自己来换药就是。”

一个星期后,饶师傅致电给我说,伤口愈合得差不多了,他现在要将摩托车骑走了。

电话里,饶师傅没有提任何补偿。我说,现在经济很艰难,并通过微信发了600元钱给饶师傅作为营养费,希望他不要嫌少。

饶师傅非常感动,立即说:“李总,我不是你的父母,以前也不认识,但那天在医院,我看到你为了我,与医生发那么大的火,我当时就认定你是一个好人,一直想你是不是当兵出身……”

我笑着说,我正是当兵出身,只是年纪大了,脾气也不见小。

妥善处理了这个有惊无险的意外事件后的第二天,今年70岁的母亲又病了。

母亲说,心口很闷,好像是心脏病患了。于是,我又带着母亲来到这所医院,挂了一个心血管普通门诊号。

我手持挂号单,领着颤颤巍巍的母亲来到心血管科看病。

母亲是这所医院的常客,她的每次看病均能在该院的电脑系统里查到,这也是母亲喜欢到这所医院看病的原因之一。

医生非常细心,先是耐心了解病情,后又打开电脑,查看母亲的病史,接着又拿着听诊器,起身听了母亲的胸口和背部,最后医生说,母亲常年患有哮喘病,不排除是哮喘影响,因此建议我们先去看一下呼吸科。

我重新排队免费改了挂号,又带着母亲颤颤巍巍来到呼吸科,呼吸科的医生也非常好,问诊检查非常细致入微。

最后,呼吸科医生说,母亲的胸闷不是哮喘引发,可能是肠胃出了问题,因此建设我们去消化科看一下。

我说,我们是心血管科转过来的,排了两次队,挂了两次号,能否不要再去排队挂号了?

医生非常理解我们,立即在挂号单上写了几个字,大概是转消化科之类字样。

医生还交代我,你不想去改挂号单,我就只能手写了,但挂号单上的二维码失效了,你到消化科后,让护士人工输入电脑才能排队看病。

到了消化科,一切如常,等到医生叫号后,我们走进诊室,母亲坐在医生问诊台对面,我坐在问诊台旁边。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诊室门口的公示牌上介绍,她是某名牌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我和母亲进门时,我看到她正在一边低头看问诊台下方矮柜上的手机,一边抬头看了一眼进入诊室的我和母亲。

母亲年纪大了,开始没有什么条理地诉说病情,母亲的话尚未说完,女医生不耐烦听了,简单粗暴地说,“你们要去呼吸科看,不是消化科”。

当天是我和母亲第三次转科,心里肯定有些不痛快,虽然不能责怪心血管科和呼吸科的两位医生。

但是,这位消化科的女医生在没有仔细了解病情和查看母亲病史的情况下,直接将我们又打回呼吸科,我脾气有点忍不住了,所以插话解释,我们是从呼吸科转过来的,你又让我们去呼吸科,我们到底该听谁的?

我可能态度不太友好,我看到医生口罩上面的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双眼放出凌厉的光芒。

我见她“不服”,立即想起这所医院早前提出了“要将患者当亲人”的宣传口号,于是当场质问她:“你这样既不仔细问诊,也不了解情况,又不查看患者病史,就是让我们又回呼吸科,你这样是将患者当亲人?

突然,她口罩上方的眼睛不再瞪得圆圆的了,眼里放出的凌厉的光芒也消失了。

随后,医生声音柔和,让我母亲躺在她身后的单人床上,现场按按摸摸一阵子,又点开电脑查看我的母亲的病史……最后,当场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100个患者到医院看病,可能有100个就医感受。

医生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我非常敬重医生,也非常希望医生与患者能相互理解,都能好好交流、好好说话。

但是,岗位不分贵贱,职务不分高低,大家是平等的,如果你不能好好说话,我就不好说话。

0 阅读:0

小桂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