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兰州马拉松的比赛上,一位大叔在马拉松的比赛场上,头戴着一张宣传布,上面写着“请到民勤沙漠旅游栽棵树”。
足以看出民勤的当地人民是真心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和脚下的这块土地!
我国幅员广阔、地大物博,各种山川交错,因此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地形与地势,再加上东西、南北跨度大,各种气候分布在我国各地。我们有雨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也有气温温差比较大的高原山地气候等等不同的气候特征。
但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所以难以接收到温暖湿润的洋流水汽,所以大量的沙漠在此聚集。
我国主要的几个大沙漠基本都处于甘肃、宁夏以及内蒙等地区,主要包括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以及库布奇沙漠等等,这几个大沙漠之间的距离特别近,并且这几个沙漠大多还都是流动型沙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逐渐走向交融,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呈现连接。
这几个沙漠的面积极其大,并且每年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不断影响着位处南方的北京、天津、河北等等几个省份地区。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乌兰布和沙漠这三个沙漠因为都在阿拉善盟的境内,是戈壁大沙漠的最南部分,沙漠总面积约为七万八千五百平方公里,在国内位居第二,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但是我们始终不愿承认,只是将它作为三大沙漠的一个总称呼。
因为本该逐渐交融合并的大沙漠,却被一道“天堑”给相隔开!
这道“天堑”就是我们甘肃省武威市的民勤县。
民勤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绿宝石,早在两千八百年前,就有人类在民勤县境内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沙井文化”,并且还是我国的肉羊之乡、蜜瓜之乡、茴香之乡、人参果之乡,同时还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蔬菜产业大县”。
你没听错,以上的荣誉,都属于这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的小县城。除此之外,民勤县的其它县区,几乎也都是沙漠,只有6%的区域属于绿洲,不属于沙漠化区域。
但是就是这个几乎全部被沙漠包围的县城,却凭借一己之力,阻止了中国第三和第四大沙漠的融合,也让打破了阿拉善大沙漠这个称呼,但这里的生活条件也是可想而知的艰苦。
因此淳朴的人民却不得不因为艰苦的自然环境而选择远离家乡,据相关统计,去年的年末,民勤县的常住人口大约是十七万。
只有一个数据大家可能无法进行对比,举个例子,同为武威市下辖县的古浪县,在20年的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大约为二十五万人;另一个下辖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在20年的常驻人口大约为二十三万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民勤县的常住人口都在减少,并且民勤海拔高,地势平坦,而包裹在它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典型的流动沙漠,在秋冬西北风的作用下,大量的沙砾足以将这座小城市吞噬。
民勤也不是孤军奋战,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雅布赖山脉,更够替它阻挡一些风沙,同时也成为了分割两大沙漠的分割线。
但是雅布赖山脉过于狭长,整体山脉呈现“滑梯式”,面向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面十分平缓,再加上山脉的海拔不够,平均海拔只有一千六到一千八百米,要知道的是巴丹吉林沙漠里许多沙丘的高度差不多也是这个高度,所以这雅布赖山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支撑民勤可以持续防沙治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石羊河和红崖山水库存在。在大跃进时期,民勤在石羊河修筑了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岸山水库,这座水库现在是改善民勤农业灌溉供水的重要水库,虽然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民勤县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但是这座水库曾经却直接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面临边缘。
水库刚刚建成,没过多久北端的青土湖就完全枯竭了。它也成为了国内历史上枯竭速度最快的湖泊。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不仅破坏了青土湖的补水系统,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这一片地区严重沙漠化,最终在57年前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会合成功。
由于青土湖失去了上游的补给水源,从下游的周边镇区开始,盐碱化现象逐渐向上游不断移动。另外水库还抬高了地下水,加上民勤的日照时间长,表层水汽蒸发最终导致了土地盐碱化。
再加上工业农业的用水频繁,石羊河下游的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湖泊干涸沙漠靠拢,沙尘暴在民勤肆虐了整整六十年。
随着这十几年的治沙改善生态系统,对羊石河流域进行重点改善,民勤县综合运用压沙造林、下泄水流等的治理措施,加大对青土湖区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力度。
为了让青土湖能够重新恢复生机,民勤人民从上个世纪便开始投入到治沙抗沙的战斗中,同时还有许多湖边的村民为了恢复生态,配合政府的安排,接受了移民的计划纷纷搬离自己故土。在10年的秋季,枯竭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在当地人的努力下,形成了约三平方公里的水面。
青土湖生态再次恢复,无疑是给民勤的治沙之路上又增添了一员大将。民勤人民靠着青土湖、红崖山水库以及石羊河,给沙漠中的小城市冠上了众多荣誉称号。
近些年来,民勤县的英雄防沙治沙事迹不断被人们看到,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时也在想办法向沙漠要钱。治理沙漠不仅是一个公益项目,同时也需要对实际的收入状况进行考量。
在甘肃麻辣烫在网络上走红之际,甘肃民勤也抓住了这波热度,趁机宣扬了民勤得大漠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成为了无数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在治理沙漠这条道路上,民勤县可是下足了功夫,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民勤县甚至将防沙治沙纳入了领导干部的考核之中。这一方法,不仅推动了民勤的生态治理,同时也推动了民勤的经济发展。
土地沙漠化同时还加剧了当地居民的贫困程度,如果不从根部遏制住土地沙漠化,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一定是落后的,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也是民勤治沙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当初的想搬走,到现在的再回来。民勤人民为了自己的家乡,是真心想要彻底治理沙漠化。
在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公益项目的宣传,多年来,无数的治沙人在民勤的沙海里种下了颗颗树苗,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当《种地吧》这部综艺里的十位青年在民勤种下十八万颗梭梭树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甘肃民勤种树,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治沙事业。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沙漠有张冷漠的脸,治沙半世纪的民勤县如何向它要到了钱?
中国新闻网:甘肃民勤解锁沙漠旅游“流量密码” 让黄沙变“黄金”
中国新闻网:中新武威观:民勤生态搬迁“移居”向“宜居”转移
极目新闻:甘肃民勤:打好沙漠边缘阻击战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