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从2023年2月入坞大修,经过了仅1年时间的升级维护,即将要重新下水,这次大修的目的,是由一艘“训练舰”向一艘作战舰转型。
除了雷达、电子战系统、导航通信系统、发电系统等完全升级外,高空无人机预警机也或将上舰进入作战序列,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官方消息,中国高空无人机预警机2022年就已经完成首飞,也到了服役的时候。
预警机集情报通信和指挥控制于一体,针对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标,提供及时准确的战场情报并引导作战,使指挥员能够持久监视广阔区域、获得持续态势感知和实施实时高效联合作战指挥控制,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核心力量。预警机是打破敌机防护(或者说隐身 )的关键。战斗机的反隐身探测能力有限,但在预整机引导下悄悄接近入侵的隐身飞机,猎人就变猎物了。这就是预警机的价值。
常规预警机受机载人员生理限制和载机飞行特性等条件约束,其飞行高度通常在中空 12 000 m 以下,对地面视距在 400 km 左右,预警时间在 10 h 以内,且难以大过载飞行。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作战方式等特点要求的不断变化,随着飞机自动驾驶、自主飞行控制、设备自动操控、自动信息处理和情报分发等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性能不断提高,尤其是宽带数据链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及无人机的长航时、中高空飞行及大载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无人预警机由此应运而生。
中电科 38 所早在 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率先展出了 JY-300 无人预警监视机,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先锋地位,同时也验证了无人机作为预警监听平台的潜力和趋势。
中国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国产无人预警机。针对无人机无法安装大型天线的问题,他们采用了智能蒙皮技术,这个技术把机身、机翼蒙皮与有源相控阵天线融合为一体,从而增加天线孔径,提高探测能力。这个技术难点在于蒙皮表面是不规则,相应天线也就不规则,对于辐射管理、信号处理等要求极高。另外天线暴露在外,直接承受气动载荷和气流冲击,对于天线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在无人预警机上面采用智能蒙皮表明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为以后在飞行器上面广泛运用铺平了道路。
美军的无人机预警机一直饱受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美军事专家认为,虽然可以研制小型化、无人化的传统预警机。不过,无人机的机体和动力都小,难以满足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电力需求,无人预警机的预警距离只有 50 千米。
为了让无人舰载预警机可以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从而实现对隐身战机的探测与锁定,中国攻克了机载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一个耗电大户,需要先进的能源供应系统提供电力。机载高压直流供配电系统是现在最先进航空电源系统,但是只能运用在了有人战机上,中国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用在了无人机上。
无人预警机航行在万米高空,美军的F22、F33很难利用远程空空导弹将其击落。当然,我们要知道,无人预警机和有人预警机是起到互补的作用。目前全球拥有有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
E-2D几经升级更新,基本电子架构已经落后于网络中心战的要求,更不适合未来战场环境与无人预警机的组网要求,而中国空警600得益于后发优势,可以实现与无人舰载预警机的配合。
预警机的任务不仅仅限于预警,也担任空战甚至空地一体战的指挥。指挥功能还是留给有人预警机为好,数据处理能力更强,作战指挥时人在回路中也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可替代的。这样,无人机只需要专注于目标探测和跟踪,把目标数据传递给有人预管机,由有人预警机组织完整的战场态势。为了简化机上功能,无人机甚至可以只处理优先级较高的目标,如根据与本机的距离、与被保护目标的距离探测确定性、目标性质(高速飞机、大型飞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 ) 等原则排序有余力的时候通吃,处理不过来了就把低优先级目标自动溢出到有人预警机处理确保预警网终不会因为节点数据超载而漏整。
通过无人预警机,航母打击群可以将自身的探测范围扩大至2000公里之外,从而提前做好作战准备。
可以说,未来在海战中,无人/有人预警机的组网配合,可以为航母构建一个2000公里范围的防护圈,作为现代海战的指挥中枢,通过无人预警机,可以把指挥控制平台前移,从而实现对敌军航母打击群的远距离作战打击。
不过,辽宁舰因为是滑跃甲板,有人预警机上舰可能性比较低,高空无人预警机的上舰将弥补舰载雷达探测距离受限的问题,从而极大提高辽宁舰的反隐身与作战能力。
目前,还不确定的是,垂直起降的歼15B是否会出现在升级完成的辽宁舰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