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北大跳楼致终身残疾,余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夜婉阅览过去 2024-10-28 14:22:53

前言

他是革命伟人邓小平的长子,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生,更是中国残联的创始人,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他是邓朴方。

1968年他因为不堪迫害,从北大的高楼上一跃而下,虽然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因为伤了脊椎,最终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不幸被剥夺了行走的能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挫折,换了旁人可能至此一蹶不振,颓唐度日,然而他却在家人、朋友、病友的关怀下,找到了另一条全新的人生方向。

从天之骄子堕入情绪深渊,甚至不堪忍受以死明志;从攻克物理到献身公益,改变了数以万计人的人生轨迹;从亲人之间的小爱到兼济天下的大爱。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是如何一步步“站起来”的?他的另一条人生方向又是指什么呢?

天之骄子,寄予厚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中心,依托山区向平原发展,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的队伍中,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刘伯承则担任师长。

1944年,作为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出生在八路军总部的驻地。

然而,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岁月, “为大家舍小家”是邓小平也是每个革命干部毫不犹豫做出的选择。

面对乳臭未干的邓朴方,他只是临时给他取了个乳名“胖胖”,便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一户农民家中哺育。直到1945年,胖胖才被接到了一二九师司令部。

战火纷飞的年代,家长里短全都被抛掷一边,“胖胖”这个小名叫了近两年,邓小平的妻子卓琳才反应过来,是时候取个更为正式的名字了。

正巧刘邓两家人相聚,邓小平原本想给儿子取名叫“太行”,但是刘伯承的儿子已经先取了叫刘太行,邓小平便开玩笑说师长的儿子占了名字,师长就得给胖胖再起个名字。

听邓小平这样说,刘伯承也不再推辞,他把胖胖叫到身边,略加思索后,在桌上写下了“朴实方正”四个大字。凝练为“朴方”二字,并解释是因为孩子长得朴实方正。

大家齐声说好,于是“胖胖”就叫邓朴方了。

幼时的邓朴方随父亲转战迁徙,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举家迁往北京读书。

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上学时,他极为低调并不张扬,衣着朴素大方,鲜少有同学知道他是邓小平的长子。

当然,真金难掩璀璨光芒,他在学校中成绩优异、人缘好,依然收获了很多人的喜欢。

1962年秋,邓朴方以每门课平均9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并选择就读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受他杰出的母亲的影响。

回首1936年,邓朴方的母亲卓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后,在科技救国观念的驱使下,她选择主修物理,并成为物理系唯一一个女学生。

在大学里,邓朴方立下了宏伟的目标,他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然而天妒英才,就在他风华正茂,前途光明似锦之际,变故却悄然发生了。

北大跳楼,命运突变

1966年6月,随着文革愈演愈烈,“四人帮”的魔爪在悄悄地伸向邓小平一家。

不久以后,他的父亲邓小平被批为“第二号走资派”,他作为邓家子女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政治风暴中。

邓朴方和他的姐姐妹妹在学校中受到批判和管制。造反派试图以他们为突破口找到邓小平的罪证。

邓朴方为此万分苦恼,一次醉酒后的言论,被北大的造反派聂元梓一伙人掌握,并受到他们的重点专案追查。

然而面对长达近半年的监禁,邓朴方刚毅不屈,使得反对派空手而归。最后,残暴不仁的反对派竟意图把邓朴方逼上绝路!

再也无法忍受的邓朴方,事到如今只能以死抗争。

1968年5月,他在绝命书中写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无路可走了……”写完绝命书后,邓朴方利用上厕所的空隙,推开窗户,从北大的三楼上一跃而下。

不幸中的万幸,他的身体在空中被一根铁丝于腰部拦截,而后他翻了一个滚,背部先落地。

随着“嘭”的一声,他的脊骨第一腰椎和第十二胸椎骨折断了。这一跳,足以改变了他的一生。

对那段梦魇般的往事,邓朴方曾回忆:“苏醒过来以后我心如死灰,生和死已经无所谓了,哀大莫过于心死,真是一种心死都不会感到痛苦的状态。”

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邓朴方的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且直接造成难以挽回的高位截瘫。

随后,邓朴方被送到了北京郊外的清河救济院。

在那里,他收获了病友们真切的同情与关怀,他们不但没有因为他身体上的残缺歧视他,更没有因为他的身世经历投以异样的眼光。

在他最困苦的时候,正是这些朴实善良的残疾病友们,给予了他脉脉温情。

事态风云变幻,1969年时,林彪发布了“一号命令”,他以中苏局势紧张为借口,命令将邓小平遣送到江西。

无奈,邓小平、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及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三人,被下放到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配厂。

而此时此刻的邓朴方仍孤身一人在清河救济院,没有亲人在身边悉心照料,艰难困苦地生存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到达江西的邓小平,心里牵挂着数千里以外的子女,尤其是当他得知邓朴方被迫害致残的消息后心急如焚。

他写信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能让自己照顾儿子,他在信中写道:“我们做父母的,在情感上不能丢下不理。所以我和卓琳再三考虑,觉得还是把邓朴方接到我们住地,同我们一块生活较好。”

1971年6月,经过邓小平的多次争取,中央最终同意把邓朴方送到江西,送回到老两口的身边让他们团聚。

在江西三年多的日子,是邓朴方一家人生的低谷。

邓小平夫妻俩不仅需要完成拖拉机厂工作,更要照顾遭受不便自理的邓朴方。

卓琳患有高血压,一直以来身体不好,只能负责承担相对较轻的家务活,比如为儿子倒屎倒尿,换洗床单和衣物。

而体恤妻子的邓小平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包揽了家里所有的重活——劈柴火,给卧床的邓朴方洗澡等。

家人的辛勤付出,邓朴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他回忆起父亲时说道:“老爷子并不说什么,他为我做事情,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认真细致,有时候就会感到心里面酸酸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病友的温情鼓舞、父母的慈爱使邓朴方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除了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以外,他开始重新着眼于未来,思考自己今后的生活目标。

自强不息,献身公益

无独有偶,邓家子女曾这样评价卓琳:妈妈是一个公务员,她的工资除了生活之外,全部以匿名捐给了相关慈善事业。

这种要行善事,结善缘的家风教育无疑深深影响了邓朴方,他同样希望可以发挥他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此外,在住院治疗康复期间,邓朴方了解到,陈晋云教授曾经多次呼吁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这给了正在找寻新事业目标的他很大的启发。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命运多舛的邓朴方能充分共情那些急需得到系统有效治疗的病友,理解大家对身体康复的渴望,知晓漫漫治疗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苦楚。

至此,他真切地体会到当时残疾人福利制度的不足,并决心着手做出改变。

1983年,他和病友王树声大将的儿子王鲁光等人,开始正式筹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身为会长的邓朴方主持制订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提出了残疾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此后的岁月里,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以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始终秉承“弘扬人道,奉献爱心。

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一直以实际行动维护着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引领了新时期中国慈善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

2003年12月,作为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的邓朴方荣获“联合国人权奖”,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此奖的残疾人,也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可以说,邓朴方完全是将他从病友们身上收获的关爱,和父母亲无微不至的悉心疼爱中汲取力量,从而投射出宽阔的大爱,真正地“为中国残疾人的世界撑起一片天”!

参考资料:

邓朴方简历.新华网

张海迪连任中国残联主席 邓朴方为联合会名誉主席.人民网

《他是邓小平的儿子,中国残联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南充市残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0 阅读:0

夜婉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