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时共需要7个参数。
在下面这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中的基本信息部分,退休人员只能看到这七个参数中的三个参数,见图表中红框内。不能看到或计算出其余四个!所以,退休人员不能根据这张核定表,计算出新办法养老金。
即这张核定表中提供的基础信息,对退休人员核查自己的养老金,用处不大。仅仅起到一个告知作用。
但退休人员可以根据核定表中所告知的新办法养老金,推算出其他四个参数。但也不是很明白。
参见下图:

一、计算养老金的基本参数。
先看养老金计算的基本公式,以2023年为例: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缴费每满1年发给退休人员的比例
=8613×(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上述公式中,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累计缴费年限是退休人员本人的个人数据。其他已有的数字,是公共的。
2、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当地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当地过渡系数
=8613×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1.2%
上述公式中,本人视同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年限是退休人员本人的个人数据。其他已有的数字,是公共的。
3、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139(或170或195由国家根据退休年龄确定)
上述公式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和计发月数,都是个人数据。其中,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是个人历年缴费金额和记账利息;计发月数根据个人退休时的年龄确定,延迟退休年龄后,计发月数比以前情况更复杂。
4、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139(或170或195由国家根据退休年龄确定)
说明同上。
根据上述四个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需要计算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累计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需要计算本人视同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需要人社局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和计发月数;
职业年金,需要人社局提供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
以上养老金的四个单项,共需要七个参数。

二、计算养老金所需要的那七个参数,与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中的那些数据有关
1、累计缴费年限
累计缴费年限
=[(退休年-参加工作年)×12+退休月-参加工作月+1个月]÷12
2、视同缴费年限
=[(开始缴费年-参加工作年)×12+开始缴费月-参加工作月]÷12
3、实际缴费年限
=[(退休年-开始缴费年)×12+退休月-开始缴费月+1个月]÷12
以上这三个参数由三个时间点决定:即参加工作时间、开始缴费时间和退休时间。
个别有企业经历的退休人员,需要分段提供缴费时间,分段计算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4、视同缴费指数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根据退休人员退休时的职务或职称、级别或薪级等决定。
各省市均有单独编制的视同缴费指数表,且绝大多数省市都把这个文件定义为依申请公开。
目前,作者在网上查到完整的视同缴费指数表的省市有:内蒙、上海、贵州、江西这四个省市。其他还有三、四个省能查到少部分。
5、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
到这里,只有实际缴费指数需要进一步计算。
实际缴费指数,根据退休人员历年的实际缴费基数确定。
计算公式

这个计算公式看起来很复杂高深,但它实际上很简单。
如果您2024年退休 ,改成下面这个样子,就很容易明白了:

6、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和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
根据本人实际的历年缴费金额,分别加上国家颁布的计账利率得到的。
历年实际缴费金额,很少有人能年年保存,绝大部分甚至不知道每年缴纳多少钱。只能根据人社系统的记录。
5、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是根据每个退休人员退休时的年龄确定。
退休人员的退休年龄,根据档案中出生年月确定。
三、根据以上说明,我们看看江苏省的退休养老金核定表缺了什么?能不能计算出来?

可计算的参数有三个:
1、根据退休人员的基础信息,可以计算出这位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和累计缴费年限。用参加工作时间、首次缴费时间、退休时间计算。
2、根据出生日期和退休日期,可以计算出这位退休人员退休时的年龄,再根据退休时的年龄计算出他的计发月数。
不能计算的参数有四个
1、根据退休时职务副高七级和薪级43级,应该能计算出他的视同缴费指数。但本表没有显示。故视同缴费指数不详。等于没有副高七级和薪级43级。
2、有实际缴费指数,但由于没有视同缴费指数,故无法计算出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且实际缴费指数退休人员不能明白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需要人社部门提供具体详细的个人历年缴费基数和当地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3、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
4、没有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
小结:
计算新办法养老金所需要的七个参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累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
根据基础信息栏中提供的信息,退休人员只能计算出累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计发月数这三个参数;无法计算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和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这四个参数。
所以:
根据核定表提供的基本信息,退休人员本人无法计算他自己的新办法养老金。
据此:笔者建议人社部门能给退休人员提供类似下而图表的内容:

上表中:
最上面部分是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
中间部分是退休人中的历年缴费基数和省历年社会平均工资(此表中的假设数据只用来举例说明,不是真实数据。)
下面部分是计算养老金过程。
四、根据核定表中新办法养老金给出的金额,结合上部分基本信息,退休人员本人也可以推算出以上所缺的四个参数:但大部分人可能不会计算。
1、视同缴费指数
根据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和已知信息,可以推算出视同缴费指数。方法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现在已知: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则视同缴费指数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4634.63÷8613÷(33+2÷12)÷1.2%
=4634.63÷8613÷33.1667÷1.2%
≈1.3520013
≈1.352
2、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根据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和已知信息,可以推算出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方法如下:
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缴费每满1年发给比例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2÷累计缴费年限÷缴费每满1年发给比例-1
=4276.9÷8613×2÷(41+8÷12)÷1%-1
=4276.9÷8613×2÷41.6667÷1%-1
≈2.38350209-1
=1.3835
有了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也可以求出实际缴费指数。
读者朋友们可利用上面的公式计算一下,看看它是否等于表中的那个2.0541?作者两天后,在留言处贴出计算过程供您查看核对。
3、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741.8×139
=103110.2元
4、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
=职业年金×计发月数
=874.32×139
=121530.48元
有了这四人参数,再加上根据基础信息可以计算出的那三个参数,退休人员本人,就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自己的养老金了。
这里还要再次声明:实际缴费指数需要人社部门提供退休人员全部完整的历年缴费基数和省历年社会平均工资才能计算。
很希望各省市的人社部门,能给退休人员提供以上信息,以解退休人员之疑惑。
本文承年轻五年朋友委托而作。
年轻五年朋友提出的问题是:副高五级薪级42级与副高六级薪级42级的视同缴费指数相同,是否正确?
因我没有江苏省视同缴费指数表和退休人员历年实际缴费基数,只能提供反向推算的方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