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买车最最最关注的点是大空间、是舒适性、是操控性、是豪华感、是科技感等等的话,那我告诉你,你错了!
因为,安全才应该是所有人买车最最最应该关注的点,如果你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这条视频值得你看到最后!
因为今天,我想结合不久前我去LEVC首款纯电MPV L380的正面100% 重叠刚性壁障碰撞内测来聊聊与汽车碰撞安全有关的那些事儿。
01、什么是L380的“铁头功”?
先来交代一下到底发生了个什么事儿。
几天前,LEVC首款纯电MPV L380在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迎来了正碰内测闯关,以全部“优秀”的评分,通过对被动安全和电安全实力的全方位验证,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公开正碰测试的纯电MPV车型。
除了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的L380的前舱基本上被抹平了之外,结合现场的检查结果,我给大家列一下L380碰撞后的实际情况:
1、碰撞后车门是关闭的
2、碰撞后车门需要解锁
3、碰撞后双闪亮起
4、仪表屏幕是否点亮
5、碰撞后不使用工具应至少能打开一侧车门
6、碰撞后A柱没有变形
7、碰撞过程中转向管柱溃缩
8、乘员舱完整性良好
9、主驾气囊点爆以保护乘员
10、副驾气囊点爆以保护乘员
11、二排乘员头部与前排座椅无接触
12、二排儿童乘员头部与前排座椅无接触
现场我们还可以看到,碰撞后是没有电解液泄露的,也没有电池包热失控的现象发生。
在这儿我展开科普一下什么是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
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是一种汽车碰撞测试方式,它模拟了车辆在正面直线碰撞时的情况。
在这种测试中,车辆以一定速度直线行驶,并且完全撞上前方的一个刚性壁障,比如混凝土墙。
由于刚性壁障不会发生形变吸收能量,因此碰撞时的所有能量都会作用于车辆本身,从而对车辆的结构完整性和乘客保护系统进行评估。
这儿咱们有4个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碰撞速度,在不同安全评鉴机构的标准中,100%正碰的速度有所不同,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这一速度通常是50公里/小时,这也是本次L380试验所采用的数值。
二是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是正面碰撞,也就是说车辆的前端与障碍物正面完全对齐。
三是由于刚性壁障不具有吸能特性,碰撞时车辆前端必须吸收几乎全部碰撞能量。这要求车辆前端设计有足够的吸能区,以减少乘客舱的侵入和乘客的受伤风险。
四是必须得通过分析实车碰撞后的车辆结构和乘客舱的情况才能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
例如,车辆是否保持了足够的乘坐空间,乘客舱是否出现严重变形,安全设备是否正确触发并有效保护乘客等。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的数据,正面碰撞占据了所有交通事故中的2/3,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它考察的是电动车在遭受剧烈正面撞击时的表现,包括乘员的人身伤害、车身的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约束系统以及电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际效果。
如果要定量的来讲的话,C-NCAP2021规定的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的总得分是24分,L380的目标得分是21.5分,最终碰撞后的实际得分是22.4分,如果只看这一个项目的话,得分率93.3%。
02、“铁头功”是如何练成的?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是F=ma。车辆在正碰到停止其实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从而让车辆速度下降到0,所以,车辆重量越大,在正面碰撞中产生的冲击力就会越大。
相比较于其它纯电动车而言,L380的正碰主要有2个挑战:
一是它的最大设计质量3730kg,正碰场景下,碰撞能量是普通大型轿车的1.32倍和普通大型SUV的1.21倍,意味着冲击力也是对应的关系,会更大;
二是这款车从设计上对于正碰的吸能也是不友好的,因为这款车的得舱率达到了75%,所以你看它的前悬很短,意味着在碰撞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可能会要更高一些。
换句话说就是,L380要达成目标其实难度还是不小的。所以在现场我们也可以看到L380这款车的工程团队下了不少苦功夫,结合来我试图结合我以前当工程师时做项目的经验,结合L380这款车的设计来展开聊聊一些比较讨巧的设计。
(1)三级吸能策略
L380的白车身架构是设计有三级吸能策略的,除了常见的吸能盒之外,它的前纵梁也在中强区起到高速碰撞时候的溃缩吸能作用。
但是,整个乘员舱的白车身是坚固不变形的,甚至它的机舱的前纵梁与车底的高强度纵梁之间还有40%的重叠量,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舱内的变形量。
而针对吸能的话呢,它主要是通过多条传力路径去分散吸收前舱传来的残余碰撞能量。这儿我单独提一点啊,L380的吸能盒是我见过的最长的吸能盒了,长度达到了330mm,真的是特别长。
(2)副车架主动下潜
从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L380的前悬很短,而且为了增大内部空间采用了仪表板前移的设计,这也就意味着前电机与前舱的距离是会小一些,在正碰的时候风险会加大。
针对这一点,L380的工程师们采用了前舱副车架主动下潜的策略,发生严重碰撞时,副车架受力剪断固定螺栓后,会沿着提前设计好的斜向下的方向脱落。
从而带动电机一起向斜后方移动,从而既可以防止副车架向后入侵至电池区,又可以防止动力总成向后入侵至乘员舱。
(3)部分高低压零部件中置
“高低压零部件中置”其实是业内比较少见的做法,L380这款车把车身控制器、座椅12V蓄电池、低压保险丝盒等等零部件放置在了乘员舱内,从而可以有效的让带电的零部件离碰撞更远一些。
主要也是因为L380这款车的空间大,许多车可能也想这么做但客观条件可能未必允许。
除此之外,包括前排PLP预紧自适应限力安全带、55毫秒内切断高压等等措施也没有落下。
03、“铁头功”一定是越硬越好吗?
绝对不是!
因为一辆安全性高的车,不仅要保护好舱内乘员的安全性,还需要保障好车外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性,聊到这儿我给大家上个2年前我做的表。
从C-NCAP2021的考核项目来看,对于一辆车的碰撞安全氛围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3个部分,乘员保护占整个测试60%的权重,刚刚聊的100%正碰属于乘员保护的一个项目。
除此之外,行人保护占15%的权重,而从实际的测试来看,又分为行人头部碰撞和行人腿部碰撞。
而要想保护好行人的话,就意味着车头需要在该软的时候软,该软的地方也得软,结合L380这款车,我们也可以来展开聊聊电动车对于行人保护的一些讨巧的设计。
常规的加大前保险杠与前防撞梁之间的间距的措施就不多说了。
L380这款车有4个值得关注的设计:
一是针对行人头部碰撞的特点,为前贯穿灯采用了溃缩设计,具体呢,是在贯穿灯的支架位置设计有弱化槽,一旦有强力的碰撞的话,支架就可以断裂,借此来保护行人头部
二是它的机罩缓冲块采用的是弹簧缓冲块,相比传统橡胶缓冲块,可以有效的降低头部伤害
三是L380采用了采用可溃缩雨刮设计。在发生碰撞时,雨刮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自动溃缩,保护行人头部,且压溃后可以重复使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碰撞的时候,其实雨刮是很容易磕到行人的头部的。
第四个点许多人可能就不会关注到了,L380的前风挡玻璃的下部区域留出了超大的空间,并通过优化风窗横梁截面等方式,使风窗根部区域不出现大型MPV前风挡里普遍存在的对行人头部伤害值超标区域。
这些设计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其实就是想方设法的在碰撞的时候让行人和车身硬点之间的距离拉大。
所以要么通过设计让硬点与行人在碰撞的时候接触不到,要么就是在碰撞发生的时候让硬点挪走。
由于碰撞现场的原因,本次活动也没办法去近距离了解L380更多的安全性的设计,所以更多的细节后续我们再发掘。
结束语:
不久前我看了一份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调查报告,其中显示:安全是所有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如果你不是其中之一的话,那我强烈建议你要多加关注。2024年如果你碰到一款新能源车撇开安全去给你讲别的的话,那你一定要多加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