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的科普传承
北京协和医院在医学科普领域拥有悠久的传统。林巧稚教授,作为妇产科的先驱,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她的观点“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至今仍影响着医学界,提醒着医生们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宋鸿钊院士在1955年编写的《避孕常识》成为一代人的科普启蒙。林巧稚教授在1965年编写的《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发行量超过千万册,成为农村妇女卫生知识的重要来源。她晚年修订的《家庭卫生顾问》发行量也超过三百万册,成为家庭必备的健康指南。在林巧稚教授的影响下,郎景和院士也开始投身于科普工作,编写了《实用育儿指南》,为无数家庭提供了宝贵的育儿知识,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普及了育儿知识,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科普作品的影响力
科普作品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生命的守护。郎景和院士的另一部作品《新婚必读全书》更是创下了超过一千万册的销量,成为新婚夫妇的必备读物。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新婚期间的卫生知识,还涵盖了性健康、生育规划等多个方面,对于增强新婚夫妇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本书的普及对于改善公众对于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普的挑战与坚持
科普工作的道路充满了挑战,谭教授的科普之旅也不例外。在2015年,谭教授的职业生涯遭遇了重大的低谷,他面临着外界的质疑和非议,这些声音质疑他从事科普活动的动机,认为他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非出于对公众健康的关心。这些批评让谭教授感到痛苦和困惑,以至于他一度考虑放弃所有科普活动。
然而,在这段艰难时期,一位因阅读谭教授的书籍而获得实际帮助的患者出现了,这位患者的经历和感激之情给了谭教授继续前进的力量。郎景和院士,作为谭教授的导师和同事,也在这个时候给予了他重要的支持和鼓励。郎院士强调,科普工作不仅是医生职业良知的体现,更是医生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他认为,科普是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医学知识普及给大众,增强公众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郎院士的这一观点在2016年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他在《人民日报》的理论版发表了“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谭教授工作的书面认可,也是对所有从事科普工作的科学家的鼓励和支持。
科普的意义与未来
谭教授在2016年决定放下所有包袱,全身心投入科普图书的创作中,每两年便有一本新书问世。到了2023年,他的努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作品《话说生命之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科普工作的最高荣誉,也是对整个科普领域价值的肯定,标志着科普工作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科普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能够触及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传播医学知识,改变公众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从而减少晚期疾病的发生,增加早期疾病的发现和治疗。谭教授强调,科普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减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病人的失望和焦虑,他提倡“始终做科普”的理念。
在医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引用一句格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医疗工作的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谭教授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理念,即在治愈、帮助和安慰的基础上,强调了科普教育的永恒价值。将这一理念翻译成英文,得到如下表述:“Just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to educate forever”。通过这样的表述,谭教授希望强调,医学工作者在追求治愈的同时,也应致力于通过科普工作,持续地教育和启发公众,以实现更广泛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来源:CHTV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