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年初,因为衣带诏事件事发,身在徐州的刘备,被曹操迅速击败,而后北上投奔了袁绍。
再之后,随着官渡之战的爆发,刘备为了策应袁术,直接南下豫州,和刘表进行联合,打算从南方进攻曹操。但最后,在曹操的进攻下,刘备很快就失去了全部的地盘,被迫去投奔了刘表,从此开始了他的荆州生涯。
对于刘备先投袁绍、再投刘表的这段故事,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大多比较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当中,这段故事属于主线剧情!
从衣带诏事件开始,接下来刘备重夺徐州、关二爷降汉不降曹、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古城会……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重头戏。
但同时,最有意思的地方,恰好就在这里。
在真实的历史上,以上这些故事,超过一半都是杜撰的。另外,正史对刘备一伙人在这期间的相关记载,其实特别少!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后世的那些历史爱好者,对这段故事如数家珍。反倒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在衣带诏事件之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真实的历史,和《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到底有多大差别呢?
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衣带诏事件事发的时候说起。
公元200年正月初四,因为衣带诏事件的消息走漏,曹操迅速出手,逮捕了以董承为首的一些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忽然知道,原来刘备也参与了这个计划。
可问题是,此时的刘备,已经不在许昌。就在不久之前,曹操为了阻击袁术,刚刚将刘备调去了徐州和豫州一带。
对于历史上真实的‘衣带诏事件’,后世其实一直存在很多争论。而这些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聚集在三个地方。
第一,所谓的衣带诏事件,是不是真的存在?汉献帝是不是真的想杀曹操?毕竟后来,一直到曹操和汉献帝都去世,汉献帝也从来没承认过,自己真的要杀曹操。而且,所谓的衣带诏,或者说是密诏,后来大家也没见到实物,都是董承自己说的。
第二,曹操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知道了衣带诏的消息?同时,他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的这个消息?
第三,如果曹操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或者这干脆就是曹操自导自演的一个局!那么当时的曹操,为什么要将刘备外调?曹操难道就不怕放虎归山吗?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统统都无法回答。因为目前现有的史料证据,确实都没法解释这些问题。
不过显然,在曹操抓董承之前,刘备就已经被外调到徐州的下邳郡。当时袁术称帝失败,想要北上投奔袁绍。袁绍当时也答应接纳袁术,毕竟两人是亲兄弟。而当时的袁绍,就派人通知袁术,让他从下邳一带北上,自己派人在青州接应他。
而在这一带,刘备拥有巨大的声望,无疑是最佳的领兵对象。
于是在衣带诏事件之期,曹操就把刘备派去了下邳,带兵阻击袁术。
当然,曹操这边,也不是没想过,刘备此去徐州,可能会就此脱离自己的控制。所以,在刘备出去的同时,曹操还给刘备派了两个副手。一个叫朱灵,另一个叫路招。
不过,曹操的这些防备手段,最终却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
因为很快,几乎正当曹操在许昌抓人的时候。刘备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自己重新控制了徐州。
对于这段历史,《三国演义》当中描写的非常细致。但在正史上,这段历史基本上就没什么记载!
这个徐州刺史车胄,到底是一个什么来头?他为什么会被曹操任命为徐州刺史?要知道,当时曹操实际能控制,也就只有兖州、豫州以及徐州这三个州。能够在曹操麾下,担任三大刺史之一,肯定不是一般人。
但是在正史上,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车胄的记载。他家祖上是谁?本人有什么经历?之前又是做什么呢?最关键的是,作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刘备到底是怎么轻易干掉他的?
这些问题,我们统统都不知道。
另外,那两个被曹操派过去,监督刘备的将军,他们这期间又做了什么呢?这两个人,后来在史书上倒是有一些记载,而且后来都成了曹魏的高级将领。朱灵后来被封为后将军,路招则是跟随夏侯渊镇守长安。
但这两个被曹操特意派出去,监督刘备的人,他们在这期间做了什么,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这简直就是一大奇闻!
一个本来已经被曹操带回老巢的地方大佬,在衣带诏事件之前,忽然被曹操放回自己的地盘。
然后,他莫名其妙就重新接管了自己的地盘,史书上对此也没有任何记载!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我们完全不得而知!
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太过让人难以理解。所以后世的史学家,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猜测:或许,当时的曹操,已经提前知道,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但同时,因为刘备麾下,有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军队。如果让刘备留在许昌,很容易导致曹操失败。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和董承等其他几个人是不一样的。刘备在地方上摸爬滚打多年,麾下的那支军队,几乎只听命于他自己。尽管当时刘备麾下士兵数量并不多,但考虑到政变这种事情的特殊性,如果刘备留在许昌,势必会给曹操带来一些风险。
所以,在抓人之前,曹操特意把刘备给支出去,这才让他用最小的代价,直接抓了董承等人。
另外,将刘备放回徐州,曹操还有第二个考虑,那就是曹操需要刘备‘造反’!因为此时的曹操,马上就要和袁绍开战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对自己地盘内部,进行一场清洗。恰好刘备在徐州和豫州,声望很高。只要刘备造反,曹操带兵去征讨他,趁机就能来一波清洗。
至于说为啥曹操不怕刘备,趁势做大?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就算刘备之前全盛时期,也只控制了徐州的下邳和彭城两郡,最多再加上豫州的沛郡。至于徐州和豫州其他几个郡,则是根本不听刘备的调遣。
只凭这三个郡,又是仓促起事,曹操自然有信心迅速平叛。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历史学家的猜测,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反正最后,衣带诏事件事发的同时,刘备在豫州和徐州独立,同时起兵反曹。为了抵抗曹操,刘备让关羽留守后方,镇守下邳。而刘备自己,则是带着张飞,屯兵于沛郡。
不得不说,刘备的人缘,真的是非常不错。再加上刘备之前本就做过徐州刺史,当地的士族也愿意买刘备的账,愿意出钱出力支持刘备。所以很快,刘备就募集到了数万人。
但显然,这几万人,都是所谓的乌合之众,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
对此,刘备显然也很清楚。他也知道,仅凭自己的实力,很难和曹操正面对抗。所以当务之急,刘备必须得找队友,和自己组队,一起围攻曹操。
但结果,此时的刘备,看了周围一圈之后,却发现自己此时只有两个半选项。一个选项是北方的袁绍,另一个是荆州的刘表。最后半个,则是江东的孙策。
此时已经是公元200年,此时距离当年董卓入京,已经过去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距离董卓被杀,也已经过去了八年。而此时的局势,也和关东联军刚刚崩溃的时候,大不相同。
当年关东联军刚刚解散的时候,自立一方的太守和刺史,一抓一大把。在那种乱局之下,想要找盟友并不算难。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经过八九年的混战之后,那些小势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殆尽。放眼整个天下,已经只剩下袁绍、曹操、刘表等有限的几家而已了。
而当时和曹操地盘接壤的,除了刘备之外,就只剩下了刘表和袁绍。至于关中地区的那些军阀,此时名义上已经对曹操臣服。四川的刘璋,此时正在忙着内部平叛,而且鞭长莫及。
至于江东的孙策,之所以算半个,是因为孙策恰好在这一年去世了。
公元200年正月初四,衣带诏事件事发,曹操开始抓人。然后在这一年四月初四,孙策就直接被刺身亡。随后,整个江东地区,又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内乱,自然也没空来掺和刘备这边的事情。
另外,恰好当时袁绍和曹操即将开战,所以此时刘备去找袁绍结盟,袁绍自然是喜出望外,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当然,袁绍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真的不好说了。毕竟就在不久之前,刘备刚刚阻击了袁术,直接导致袁术死在了寿春。尽管袁绍和袁术,一直不太对付,但人家到底是亲兄弟。所以此时的袁绍,虽然迫于形势,对刘备非常尊重。但他心里到底对刘备有没有恨意,那就真的无从知晓了。
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接下来,历史的车轮开始滚滚向前。
刘备独立之后,曹操首先派了两个将军,刘岱和王忠,带兵过来征讨刘备。这个刘岱,和当年关东联军当中的那个兖州刺史刘岱,并不是一个人,只是重名。而他们过来之后,很快就被刘备击溃了。
再之后,曹操又亲自带兵,过来征讨刘备。而双方交战之后,刘备很快就被击溃,此后不得不退往徐州北方,向袁绍的地盘靠拢。
但这样一来,刘备的撤退,就把关羽给卖了。因为当时关羽镇守的下邳,恰好在刘备的身后。
因为刘备败的太快,导致关羽也没时间撤退,守又守不住。
于是最后,关羽只能选择投降。
对于关羽投降曹操的这段故事,《三国演义》里面写的特别细致。但在正史上,反倒是一笔带过,只是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而刘备这边,靠向青州之后,袁绍很快就派了自己的儿子袁谭,带兵过来接应。此后,刘备更是亲自前往邺城,面见袁绍。而袁绍为了表示对刘备的尊重,更是出城二百里迎接。
再之后,恰好在许昌南部,有一个之前被招安的黄巾军将领刘辟,起兵转投了袁绍。而恰好在他活动的那一带,刘备又很有威望。
于是接下来,刘备在袁绍的支持下,收拢残部,重整旗鼓。随后他就去了许昌南部,和这个刘辟联合,打算从南边牵制曹操。
几乎与此同时,曹操和袁绍,已经同时出动大军。官渡之战,已经正式开打。
而在官渡之战刚刚开始后不久,被曹操暂时俘虏的关二爷,则是被出手斩杀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然后,几乎就在白马之围被解的同时,关二爷就听说,刘备又带兵回到了许昌南部。所以很快,关二爷就直接离开了曹操,转而回到了刘备那边。
这里多说一句:在正史上,并没有什么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什么千里走单骑。因为当时刘备和刘辟所在的地方,就在汝南一带。包括在《三国演义》当中,古城会里面的古城,也在汝南县。
而对于当时刘备和刘辟,活动的区域范围,后世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当时刘辟所在区域的最北部,大概在今天的临颍县一带。
而从许昌到临颍,直线距离只有五十里左右。哪怕是从许昌到汝南县,直线距离也就只有不到三百里。
所以,历史上关二爷弃曹操而归刘备,真的称不上是‘千里走单骑’,最多能算是‘百里走单骑’。
当然,这里面真正重要的,也不是距离问题,而是兄弟二人之间的情义,以及关二爷所代表的忠义。
但很快,曹操的大兵压境,就让兄弟重逢的喜悦淡去了。当时曹操正在和袁绍对峙,自己抽不出手,所以就让曹仁带兵过来了一趟。曹仁也比较能打,所以很快,刘备就被再次打散。
而这一次,刘备再次带着少数人手,回到了北方的袁绍那边,向袁绍讨要援兵。但袁绍此时,所有注意力都在官渡,也没空支援刘备。所以最后,刘备只能再次离开袁绍,回到汝南,去和当地另一个黄巾军将领龚都联合。
不过,就在刘备再次回到汝南之后不久,官渡地区的大战,就出了结果。因为曹操火烧乌巢,袁绍被打的大败!这场官渡之战,最后就以袁绍失败而告终了!
然后,曹操又在官渡地区,稍微收拾了一下残局。等到北方稍微稳定一些之后,曹操第一时间带兵,过来讨伐了刘备。
请注意,以上所有的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都是在一年之内发生的!
在《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用了整整十一回的笔墨,写了从衣带诏事件开始,到官渡之战结束的这段故事。但在正史上,以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公元200年的一年之内发生的。
公元200年正月初四,曹操下令抓人;四月初四,孙策被刺身亡;还是在四月,关二爷解了白马之围;十月,曹操便火烧乌巢,打赢了这场官渡之战!
这就是典型的正史和小说的不同。
正史上公元200年这一年的故事,罗贯中用了十一回的笔墨。导致后世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段故事的时间很长。
同样,在《三国演义》后面,罗贯中又用了十六回的笔墨,写了从诸葛亮去世到西晋灭吴。
但实际上,后面这十一回的故事,在正史上则是长达46年!
另外,从以上这段历史,我们也能看得出来,为啥刘备有机会投奔刘表。很多人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都曾经好奇过这个问题:袁绍的地盘,明明在北方!为啥官渡之战打完之后,刘备反倒能横穿曹操的地盘,南下投奔刘表?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因为刘备最后南下的时候,先去的是汝南郡。而在这个时间点,官渡之战还没完全结束,袁绍的地盘,还有南下的通道。
不过再之后,随着官渡之战结束,曹操亲自带兵过来,刘备就不行了。很快,刘备被击败之后,只能带兵退往荆州,向刘表方向靠拢。
在此期间,刘备先是派了自己的孙乾和糜竺,拜见刘表,请求给自己一块归附的地盘。而刘表也很快答应了下来,将荆州北方的新野,划拨给了刘备驻扎。
就这样,公元201年,刘备正式来到荆州,开始了自己的荆州生涯。
而有意思的是,一年之后,刘备曾经短暂带兵北上,试图借助刘表的支持,再次发动曹操。结果,刘备和曹操的部下,在博望坡打了一仗。虽然刘备大获全胜,但因为兵力原因,还是没能继续追上去,没能扩大战果。
而从这场博望坡之战结束开始,此后的五年里,一直到公元207年,刘备在史书上再也没有任何记载!这五年时间里,曹操横扫北方,彻底拿下了袁绍的地盘。而对于刘备来说,这五年,却是空白的五年!
直到五年之后,刘备再次开始行动起来。那一年,刘禅出生,同年刘备和诸葛亮相遇。再之后,东汉末年的历史,就逐渐进入到‘赤壁之战’的阶段了。
这就是历史上刘备先归袁绍、再归刘表的大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