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悲情三角》:时尚光鲜背景下,探讨真切的话题

岳麓山上的树 2024-01-19 09:00:54

电影《悲情三角》的导演大概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才会把电影拍成了这样。影片对时尚、战争、奢华的生活、社会,贫富差距等都进行了毫不留情地嘲讽,批判得太直白了一些,最后只剩下简单粗暴的符号了。最后一段落荒岛求生的段落证明了,就算革命或者暴动之后,回到原始社会也一样,社会的本质都是阶级化。社会不会进化,人性不会改变。

该片用最简单粗暴的视觉与听觉刺激,让高高在上的富人坠入凡尘。卡尔和雅雅是一对很有影响力的模特情侣。时装周结束后,他们受邀来到一艘游艇进行豪华的跨洋之旅,船员们都非常尽职地为度假者们服务。大名鼎鼎的晚宴即将举办,但船长却拒绝离开他的船舱。当暴风雨来临并危及乘客的舒适体验时,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平衡被打破……

影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随着场景转换,分为三个部分。影片从一开始就有讽刺意味,时尚光鲜背景下,探讨真切的话题。布满黑色幽默元素,所有的冠冕堂皇、规则章法、矫揉造作,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丑态尽显,复杂的人性在求生面前,底线全无。随着故事推进,所有角色都被自我反噬。孤岛成了王朝,依旧有复杂的社会问题。果然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说的,人人都是小丑,果然就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影片从男女关系切入,再延伸到阶层意识、权力结构、社会形态,任何我们认为不可撼动的情感规训和社会制度都会被瓦解。游轮和荒岛都代表某种牢不可破的密闭空间,看似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然而风暴和海盗的出现,轻而易举就颠覆了原有的秩序,甚至是一个外来珠宝商人的出现,都可以让所谓的岛屿国王胆战心惊。或许导演要讽刺的绝不仅仅是上流社会或者下流社会的问题,而是人类本身的不稳定性——人类的脆弱,贪婪,虚伪,共同构建成为充满不稳定性的悲情三角。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这是一部很“惊奇”的电影,三个章节看似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一段都有着完全不同的重点,当你还在细细琢磨其中深意,下一段的帷幕又缓缓拉开。其中要属第二段尤为精彩,两种意识形态在酒后相互碰撞,而船上的“贵族”们却丑态百出,看似荒诞的背后讽刺拉满。而第三段索性放弃隐喻,直接上演荒岛上回归母系社会的“一出好戏”。其实稍加延展,想一下这群人最终回到正常生活,一定又会变成登船时的模样,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导演用一个惊喜的角度去切一些惯常的事,产生新效果。“悲情三角”是什么?是开头评委对小哥的要求,是一种有主观看法/需求/利益交换的侧面塑造,因为后面所有的误会、争吵、灾难、啼笑皆非都是从此而生,在不同的时刻,话语权秩序被打破,反复横跳的人们,时而是富商、时而是灾民、时而享受美食、时而歌唱着自由或集体。你当然可以嘲笑本片依然在利用陈旧的性别、阶级、种族议题,但它早已超越这些,用新视角做了一锅乱炖,精准并爆笑。

片名写着悲情,但影片从头到尾都很搞笑。笑点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停不下来,更重要的,在嬉笑怒骂间,把人性的卑劣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这里面谈了很多很严肃的问题,但是没有一点说教的感觉,更不会反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在呈现。而且这种幽默还不是直白地端上来的,那些专家称之为冷幽默。冷也好,热也罢,总之,这部电影让人很乐呵就对了。谁都可以批评别人的审美,但不能批评别人的感受,好不好看,想不想看,自己说了算。正如这部电影里演的一样,明天,谁都有可能反客为主、身份对调,世事无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