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炸——关于和声力G200的一些主观漫谈

李凌佳琦 2022-05-08 15:47:06

G200是我期待已久的和声力“大招”,在听过以后,我觉得它更应该称之为“王炸”,这是从“老郭电声”时期开始就一直在酝酿的旗舰项目,终于在近期才得以问世。而作为编号001的用户,我应该比各位稍早一些拿到了耳机、进行了充分的煲机和搭配。但写一篇详细的头戴式耳机评测谈何容易,我这篇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初步的介绍分享,后续会再分享一个更详细的把玩手记。

虽然G200的定价非常保守(预售3999元),但我建议各位忽略价位、把它当做一个旗舰型号来看待,在煲机、搭配方面多给它一些耐心。我私下里和品牌主理人老郭说过我对定价的看法,言下之意就是G200这个型号,你卖4K也是卖、6K也是卖,卖便宜了有时候用户不一定领情、反而会用低端产品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好在我在和声力的用户群里潜水已久,发现这个品牌吸引到的绝大部分用户都非常的理性、耐心、交流起来让人非常的舒服和顺畅,而目前和声力也谈不上有什么竞品品牌可言(说白了就是名气还小),一直是迈着稳健发育、低调推广的步伐。

目前你们应该在一些渠道看到了部分媒体对G200的高度评价,包括我私底下认识的一些对头戴极为挑剔的老烧也都对它的表现颇为惊喜,反正先说结论,我对G200的评价非常简单粗暴——这应该是你目前在4K价位能够买到的一个无限接近旗舰水准、声价比程度近乎极致的型号。

开箱环节,按我的行文风格般不会讲太多,但还是重点夸一下和声力做产品的态度,“表面功夫”足何尝不是一种诚意的体现。首先是“买箱子送耳机”的保留环节,G200这次送的收纳箱比以往的都更为豪华、精致,其质感比起那些售价几万的型号只高不低。在原配线方面,和声力一直是在用做升级线的标准做标配线,你甚至可以放心地拿和声力的原配线材去给一些型号做升级线。而且这次全新开模了插头、标配了XLR平衡口和4.4/6.35转接线以及一个非常精致的6.35转3.5转接头。连接耳机母座的部分是3.5mm,但也有槽点,母座漏在外面的那一节美观度有些打折扣。

再说一个结论,美丑暂且不论,G200是我见过外观用料最为豪华的国产头戴,没有之一。

我一直吐槽和声力做产品外观的审美,但老郭完全不在意这点,也经常自嘲“不丑不是和声力”。但这次G200的堆料堆足了以后,虽然我也说不出哪儿好看,但我相信每一个直男应该都能get到G200的工业之美(用户群里确实有机械制造专业的人表示G200是一个非常折磨工厂的作品),比如半开放式的铝制支架、多层碳纤维的镂空头梁,尤其是当你看到成品、摸到实物质感时,应该能够感受到老郭对做工细节近乎偏执一般的把控。

铝制材料和碳纤维的运用除了增加机身的质感以外,也有效实现了G200的轻量化设计(但耳机总体重量依然不小,高达480g),我这种头大还招风耳的人本身是头戴式耳机佩戴舒适度的“照妖镜”。实话实说,G200的佩戴舒适度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尤其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头围很大的话,耳罩末端的部位和脸部贴合度不够、耳机骨架两端缺乏一个“内收”的弧度,会感觉耳罩的下半部分有轻微漏音。老郭接受我的反馈以后表示后续会推出一个末端加厚版的耳罩来改善这一佩戴问题(类似Seny家黑美人、孔雀的那种)。

关于驱动门槛

时代变了,过去好像平板耳机一直都是难推的代名词,但其实我们目前耳熟能详的一些极其好推的高端头戴几乎都是用的是平板材料,比如Meze Empyrean、Sendy 孔雀等。而G200作为一个本身以古典乐为调音导向的头戴来说,易驱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拿到手时,我第一时间就拿出了山灵M7来做搭配,这款M7实测下可以在32欧下达到800mW的功率输出能力,其驱动G200的表现是让我颇为惊喜的,声场几乎都已经撑开来了、而且两端延展也不会明显瘸腿,只是高频的部分稍有些僵硬。

而G200这个头戴本身是比较欠煲的,开声会稍紧一些,也不用煲多久,官方建议煲机100-150小时,但我个人感觉超过24小时以后就会有明显变化,即便依旧使用山灵M7来推也显得明显松弛了一些、高频减少了攻击性。

虽然G200定位是旗舰级的东西、也相对好推,但我还是希望各位能够尽量至少使用一台独立耳放或者入门级台机来驱动,比如钰龙Aurora,也许没有榨出G200的极限素质、但对于它声音美感的呈现已经几乎尽善尽美。此外,iFi的灰菠萝这种超大功率的独立解码耳放在使用蓝牙模式的基础下也能够给G200带来非常完善的声底。

关于素质表现&耳罩带来的风格变化

在关于如何给G200的素质下定义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很纠结的,我希望能够最大化地、理性地描述它的水平,但又怕大家觉得好像我在胡吹。熟悉和声力的人应该知道老郭是拜亚T1的忠实拥趸吧?负责任地说,G200在素质方面是远远碾压T1的,而且音色方面也做到了不仅具备T1的那种忠于原音的平衡感、也拥有更加稳定的搭配适应性和全频段更好的润泽度。在密度方面,G200甚至可以媲美我手头的Timsok 1024、Sendy 孔雀,我认为G200的素质水平是足以和任何大厂万元级型号掰腕子的。

而在空间感方面,你如果熟悉初代T1的声音,应该知道它和HD800那种辽远的声场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但G200默认标配了的两种耳罩可以实现类似T1和HD800这种风格声场的“切换”。它出厂戴着的是绒布耳罩,绒布耳罩下,G200的声场路子和T1是如出一辙的,极为的规矩、从容,对于人声的口型表达也较为克制,你会感觉它该有的空间规模是完全足够的、听室内乐时的环境还原相当严谨,听Live时的开阔度也恰到好处。但它就是不会像HD800、或者某些全开放式耳机那样听室内乐也有着明显的开阔度加成。

而如果你忠爱像HD800那样的开阔辽远的声场,包装内附赠的皮质耳罩就派上用场了,此时的声场边际感会削弱、听觉上会显得更大更宽一些,原本肌肉感很强的那种密度也变得稍稍松弛了起来、声音比绒布耳罩下要显得更加的轻盈、甚至有了点小清新的感觉。皮罩的表现虽然加强了声场宽度,但我感觉这个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反而适合流行、小编制、以及任何轻快类型的音乐,比如钢琴、日系ACG等,就好像从力量举运动员变为了体操运动员,显得灵巧了不少。

我个人还是会喜欢绒布耳罩下的声音表现,在听大编制现场时会显得更加沉稳有力量、密度的表达更加充分、低频的扎实度也更好,人声方面的厚度也更佳、尤其是适合抒情类一些的曲风,如果在老型号中做一个类比的话,G200绒布耳罩下的声音我认为更像宙斯、而不是波塞冬。

一个总览的音色描述

写到这里时,我去瞄了一眼G200的官方文案。他们写道“G200想要呈现一种声音的高度流畅性,表达声音的色彩对比与张力对比”。从器乐、尤其是演绎古典乐的角度来说,关于流畅度的表达是极为考验调音功底与审美的,而且有时候无脑地堆砌素质对于流畅度反而是一种反向负优化,比如过高的密度、太强的高频锐度、过快的速度感等。而看过前文的人应该知道G200是一个超高密度的头戴,但我认为它却实现了极好的流畅度表达,尤其是在大音阶和大动态跨度的钢琴表达上,它保留了钢琴的极高频亮度与细节、又在基音和泛音的部分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衔接度。此外,比如古典乐中器材结像翻车重灾区的木管乐、竖琴等元素,早就被和声力在入门级产品上就“玩明白了”,更不用提G200这样的旗舰型号,对复杂场景下的器乐表达是有多么的精准和出彩。

此外,G200的低频回放能力也依然是让我挑不出毛病的存在,而且解决了波塞冬上的我认为存在的缺憾,那就是在满足了量感、下潜、动态澎湃感的基础之上也有良好的宽松度,虽然G200的低频响应曲线几乎是完全平直的,但在听感上,它所具备的那种蓬松感比我心目中“还原向”的低频更是多了点人情味儿在里面。

在和声力的用户群里,也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是,“人声怎么样”?其实从过去的把玩经验告诉我,古典表现优异的产品,人声表现哪怕不能做到剧毒无比、那也不可能出太大的毛病,当然也有反例,比如Final家B1的齿音控制确实翻车的厉害。而G200的人声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当做一个优点来说,因为良好的音色还原、结像形体、以及一个基础的厚度表达,在头戴式耳机的领域里就足以称得上是“好听”了,更何况G200的中高频润泽度相当不错。我心目中G200的人声并不算毒、但音色平衡性好,男女声较为通吃,在绒布耳罩和皮质耳罩分别会更加适合港台抒情老歌、爵士/偏现代一些的轻快流行乐、日系ACG等。

关于缺陷

缺陷这个东西在我的文章里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文无第一,我并不喜欢给一个好产品强行提缺陷、但我会告诉大家这类产品不适合哪类人。G200在我眼里能称得上是缺点的只有一点,而且这一点和老郭自己眼中的缺点如出一辙,那就是极高频的控制力,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即便G200好推、但是古典爱好者们尽量还是选择用独立耳放或者台式产品去推。G200的极高频即便是在煲开后也稍稍有一些和高频衔接不顺、能量感比较冲的问题,但这个情况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只是一个在极端条件下可能会有的问题。

此外,我说两点谈不上是缺陷、但是也许未来可以稍加改进的地方,其中也掺杂了我的个人口味。第一点在于,G200的低频相比于更高级的产品来说,还是显得较为凶猛了一些,拿搭配来说,相比于DA1驱动下的G200、我反而更喜欢Aurora驱动下的G200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微微HUFI倾向的低频。第二点,我觉得这次两款耳罩所带来的风格差异稍稍有些过犹不及的意味,我个人希望绒布耳罩下的声场可以再宽一些、皮质耳罩下的密度可以再高一些、凝聚一些。前者的原因在于,绒布耳罩的密度表现之于4K这个价位,实在是过于冗余了,如果能够牺牲点密度、像皮质耳罩那样更加轻盈一些、声场再大一些,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后者的原因在于,虽然加强了声场和空气感、但对于密度的牺牲让我觉得稍多了一些。在前端的素质揭示力和驱动表现足够的前提下,我个人目前还是毫不犹豫地倾向于绒布耳罩下的声音表现。

我的推荐态度

当高素质产品结合到极高的声音修养和良好的驱动友好程度时,我的推荐态度一定是很明确的、而且我也把结论写在了前面——“这应该是你目前在4K价位能够买到的一个无限接近旗舰水准、声价比程度近乎极致的型号”。而一个旗舰型号所能写、能聊的面实在是太广,这篇已经奔着4K字去的文章其实也只是个引子,后续等我玩透了G200,也许我还会有更详细的分享。总之,我很欣慰和声力终于把旗舰大招给憋了出来,而且我正在看到一个冉冉上升的新兴头戴强势厂牌的崛起。

0 阅读:64
李凌佳琦

李凌佳琦

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