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喜欢的电影是《沙丘2》,喜欢的点特别特别多,简单聊几个瞬间吧。
一,成人礼的“杀”之二重性:屠戮感和表演礼仪性,古老和未来的循环感
哈克南这场菲德-罗萨的成人礼,故事很简单,小变态侄子亮出弑杀真本领,手刃对方;阴恻恻的肥大叔,在高台上心情复杂验收;现场围观路人们山呼海啸唤英雄。
乍一看,很有古罗马角斗士既视感;
再一看,这异样的三角形场地,这冷峻的工业画风,有意思;
再再一看,这万人如一山呼海啸中狂热的英雄崇拜,分分钟叫人起鸡皮疙瘩。
某个镜头,从角斗场的平面往上看高台,有极其森冷威严的权力既视感。
将建筑中凌高的特质,和权力争夺中的高处不胜寒,合为一处,物理心理合一,直观且有压迫感。
(预告片没找到这一幕,放一张群像海报吧)
高度对抗性的杀戮行为和高度礼仪化的表演行为,“杀”和“表演”的割裂与统一,构成了很有张力的复调。
古老文明中的肉搏式表演,和科幻叙事下未来纪元的未来画风,又新又旧、又奇异又妥帖,合而为一。
仿佛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宿命循环,每一刀都森冷写着“太阳底下无新事”,又每一拳都打出了汹涌又扭曲的力量感。
你看,菲德罗萨,乍看就是一个皮囊比其他光头好看的“疯批”。
各路影视剧最不缺疯批,这种变态嗜血+内心缺失+抖s人设,一抓一把。
但放在更宏大的“狂热/血腥”双重叙事背景之下,他光秃秃的光头、阴恻恻的眼神、以及前额的反光,都有了不一样的远超“疯批”压抑又汹涌的注解。
揭幕这一幕他的影子,形状还有几分肖似厄崔迪家族的牛头标志,有点讽刺。
人潮如海浪汹涌,他最终折戟殒命保罗刀下,一面活得如昭昭烈烈的旗帜,一面如变态扭曲的嗜血心魔,一面又如同别人手中恍若齑粉的小小棋子。
变态小疯子残忍杀戮被下药的俘虏,毫无公平可言的屠戮暴行(尽管最后一位没下药,四舍五入略微有一点公平对决的意思)。同样是杀,但有杀、有弑、有屠戮、有正法,当赋予不同价值归属时“杀”之举动便也有了不同的情感属性;
屠龙少年斩杀恶龙是一种、狂暴变态虐杀良民是另一种。
《沙丘2》中这一段的好看,在于并置“屠杀”视角和“英雄崇拜视角”。
现场山呼海啸的哈克南人,当然持“为我们哈克南的英雄欢呼视角”,看英雄裁决敌方余孽,四舍五入大快人心、荡气回肠;
而银幕之前的观众们,天然情感属性视角是不一样的,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或者情感上更倾向于厄崔迪家族一方的视角,来看待这场嗜血屠杀和“万众欢呼”。
这两个不同视角之间倾斜的差异、对比的反差,营造出很强烈的冲击力。
他们万人如一,有一种狂热而又蒙昧的尚武热血感,一种机械复制式的极狂热又极森冷的整齐感。
这组画面可以对照“男主在万民中心”来看,众人高呼一声的整齐背后是什么,那是才是故事真正的重量。
(预告片里没找到这张图,放一段两位说May thy knife chip and shatter的,咦我看正片时咋没发现他这里笑得比甜茶还甜)
二,非典型男主、走出“单维英雄叙事”的安全区
我很喜欢《沙丘2》后半段对男主的处理,他的种种做法都不完全正确;如果什么都对,那不过又是一出标准的“黑白对立”二元切分故事罢了。
但他开始走歪,这就很有意思。
保罗成功加入“滴滴打车沙虫司机”联盟之前,角色线基本都接近更传统的中规中矩的英雄叙事。
黄沙莽莽、天地杳杳,一片雄浑苍茫中,满眼谜雾烟沙里,英雄少年终于缓缓站起。
日月为眼、风沙为眸,天地为棋盘,少年俊逸无匹,大写加粗的“少年英雄开车传”。
但无证驾驶沙虫之后的保罗,画风一步步转“歪”。
(当然此前已有明显内心痕迹,只是做法上并未完全外显)
说他复仇吧,又不是标准的复仇模型,死敌一夜之间变身亲外公;
说他带领苦大仇深的弗雷曼人走出沙漠死地求新生吧,他的“神化地位”某种程度上又是靠他母亲背后的势力造谣传谣来的。
说这完全是“苦难的被压迫的人揭竿而起吧”,这场故事中未来的战争大概要复杂得多。
传统的单维英雄叙事,往往侧重于英雄的勇敢善良美好品质,“纯善战胜纯恶”的价值快感。换句话说,是精神和肉体双维度的“秀肌肉”的快乐。
但《沙丘2》不是如此,至少保罗并非如此。
复仇是引子,欲望或许才是真身;
至于那欲望是关于往日家园、无垠宇宙还是被胁迫下半推半就的选择,都尚有余地。
此前保罗徘徊犹豫良久,一旦推下某个转轮,未来席卷各大家族各星球的混战,远非单维复仇所能控制。
他所能看见的未来中,尸横遍野、万民流离。
所以起初他一直很抗拒,但最终他依旧变相“黄袍加身”,接过虚妄又真实的“神化”无形冠冕。
你看,绝境中的人需要信仰的精神力量,人均迫切希望Lisan al Gaib降临。而电影好看就好看在,影片一开始就充分展示幕后操控者的造神过程。
“人造之神”的荒诞感、操控感,和朴素迫切直观愿望的对比,远比沙虫更像真正的猛兽。
《沙丘2》让人觉得那样熟悉,不是因为故事母题多常见,而是对野心家对“制造神祇”对毁灭等内容的描摹,渗透着熟悉的同构感。
甜茶这版男主,非神非鬼、非英雄非反派,以亲人之名挣扎、以万民之名妥协、以宿命之名扭曲,好看的就是这“黑与白之间”的难言基色。
他借来了比英雄更神的群属力量,他又依旧深陷在比普通人更软弱的极限拉扯里。一念神一念魔,他好死不死卡在中间、怪好看的。
三,史诗感
史诗感这个词,已经被各种诈骗式宣传用烂了,片方似乎都无意贴“史诗感”标签,但《沙丘2》属实是一部真正有史诗感的电影作品吧。
所谓史诗感,不单纯是靠宏大场面、震撼音效等“纯工业外表”就能做到。
大场面是“贵”,优秀的大场面是“贵,且好看”,史诗感的大场面是“贵,好看,且不止如此”。
厄崔迪家的炸弹被放出时,不是“振臂一呼、钮钴禄复仇”的爽,也不是绝对的正义感,而是一种带着毁灭感的力量感。
与其说像对抗对击打,不如说更像陨落。
那个体面温情、优雅又有力量的公爵已成异域亡魂,尚难瞑目;复仇者带着被血刃亲人的仇恨,汹涌而来,以血还血,但又不仅仅如此。
哥尼角色线目前是相对单纯的复仇,是“以周正之勇,对抗贪妄之恶”,满身凄恻决绝恨、一把苍凉孤勇;但保罗母子的故事都更复杂。
火海灼灼、星球炼狱,来掠夺的来复仇的来求生的,混战四方、狼烟四起;天地都是一口沸腾的大锅,众生皆苦、众生皆是命运的下脚料,被蒸煮油炸好多回。
《沙丘2》拍战斗场面,前期固然有“男女主带领众人奋力一战”的英勇智慧,有常规动作片的爽感、力量感;但中后段更多的则是一种更苍茫雄浑更悲壮的史诗感,一种人在乱局中、天下大势纷纷扰扰的悲剧基底。
如果说《沙丘2》中哈克南人的部分,观礼台看成人礼角斗的部分、集中体现着“人和制度/教化”的机械洗脑式关系,那么弗雷曼人和沙漠的故事、则更侧重于“人和自然的古老交响”,雄奇辽阔如黄钟大吕,亘古苍凉。
《沙丘2》在古老和未来之间,在科幻和寓言之间,奏响了人性的苍凉多重奏。
《沙丘2》不愧是今年最喜欢的电影,古罗马角斗士的感觉搭配冷峻的工业画风,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沙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古老和未来的循环感,成人礼的“杀”之二重性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