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绿色星巴克的脸,真的绿了。
12月3日,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篡改保质期,碰触食品安全红线。事情被曝光后,引爆社会舆论。
对此,星巴克方面表示已经关注到无锡两家门店的事件,对此事件已经展开深度调查。
13日晚,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再次发布消息:
经过调查,我们已确认12月13日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这两家门店的情况,高度警示了我们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日常执行中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同时,我们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以下行动:
1. 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
2. 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3. 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4. 针对所有门店,增加来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频率与范围;
5. 强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伙伴内部举报通道;
6. 积极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星巴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对于此次事件,我们再次深表歉意,并将积极改正。同时,我们会密切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也恳请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
与此同时,无锡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对涉事星巴克门店进行了检查,也初步查实了有改动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经要求两家门店停业整顿。
除此之外,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组织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打击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这已经不是星巴克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11月24日,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盐田壹海城二分店由于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存在食品违法行为,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警告。
今年8月,星巴克因“400元自助餐事件”登上热搜,一位探店的美食博主因吐槽自助餐,遭到疑似星巴克员工和水军的反击,引发关注。
中国是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第一快消咖啡品牌,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在星巴克官网上,有这样的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2021年,星巴克在中国收入3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2.29%。
截止目前,星巴克在中国的208个城市开设分店,总规模达到了5358家。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占到全球数量的31.27%。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曾表示,“2022财年,星巴克中国计划进驻230个城市,总店数达6000家。”
规模如此之大,收益如此之巨的星巴克,不应该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人民日报:“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长久保鲜”。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最起码尊重。红线不能碰,底线不能破。‘金标准’绝不能只是宣传的口号,‘飞行检查’更不能沦为走马观花的形式。这一事件也启示我们,食品安全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们希望相关企业能正视并反思自身内部监管模式的失灵,也期待监管部门拿出更严密的举措,倒逼企业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人民日报评论。
星巴克在中国确实有大量粉丝,但那不是任性的资本。一个品牌生意再大、消费者再多,也不能傲慢示人,也经不起被食品安全丑闻毁了再毁。对消费者诚意道歉,对内部认真整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星巴克重拾消费者信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