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是我国歼8、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他主持研制歼八、歼八II超音速歼击机,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八系列飞机是20世纪中国军队核心主战装备。
从无到有,顾诵芬是我国飞机设计体系的奠基者,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创始人。
他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虽然现在已经91岁,但是仍然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
从小中下航空梦
1937年,日本侵华的飞机轰炸声,是顾诵芬童年难以磨灭的印象。
1940年,10岁的顾诵芬收到叔叔的一件生日礼物,也是他飞机梦的开始,那是一个航模。小小的孩子开始沉浸在小小的航模之中,这在顾诵的心底种下一颗种子,“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高中毕业后,立志航空报国的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但当时,他那17岁的哥哥因得了伤寒去世,母亲舍不得顾诵芬远离,顾诵芬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入读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
1951年,顾诵芬从交大毕业。此时也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期,他毅然决然的参与了国家的航空事业。
1954年起,顾诵芬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
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院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开启了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漫漫长路。
1964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
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时光在顾诵芬身上仿佛是静止的,无论什么时期、什么困难,他都能淡然面对;但时光在他这里又是沸腾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前行。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但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飞机出现强烈振动,这让所有参研人员都悬起了一颗心。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决定亲自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振动情况!经过三次蓝天之上的近距离观察,顾诵芬和团队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心无旁骛坚持干好一件事
像静水深流,顾诵芬儒雅而沉静。
同事和朋友们说他博闻强记,像个“书痴”。年逾九旬,他依然坚持学习,总给大家说:“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推荐给有关的同志,有时也翻译一些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些帮助。
似大象无形,顾诵芬谦虚而务实。
在工作中,他跑遍了设计室各专业组、各试验室,试验工厂模型加工车间。沈飞部装、总装厂房,试飞站都有顾诵芬的身影,他与许多老工人都成了好朋友。
顾诵芬的办公室像一座“书的森林”,而他总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
在家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位“工作狂”;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他又是那个总能济困解危的“大先生”。
如今的顾诵芬,身体患有疾病,经过两次手术的折磨,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从成立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开始,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注定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
90多岁的人生,70年的科研生涯,顾诵芬的经历,见证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创立到强大的70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