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动摇美科研根基。据观察者网3月29日报道,《自然》杂志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震动全球科学界,超过75%的美国科研人员,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在这之中,早期职业研究者,如研究生和博士生等群体,他们的离职意向比例高达79%。这一现象被学者称为“特朗普新政下的科学寒冬”,而中国正在成为人才回流的“引力中心”。
美国迎来“科学寒冬”,直接原因在于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颠覆性政策。首先,美国的联邦科研经费“断崖式下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预算被削减30亿美元,NASA终止4.2亿美元合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规模裁员。私立高校同样遭殃,哈佛大学等名校因经费不确定性,暂停招聘新教职员工;
其次是特朗普开始对一些美国高校动刀。全美近200所高校删除“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政策,已经引发了大量美国人的不满。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签证缩紧,导致依赖工作签证的外国科学家被迫离境。近43%的美国博士科学家为外国出生,这一群体的流失将重创美国科研根基。
一位从事农业研究的博士生在《自然》调查中直言,“她的导师们都在劝她离开,因为特朗普政府已明确表示,农业研究不会成为优先事项。”并且,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中断,导致一部分人失去助学金;
最后是特朗普歇斯底里的反华政策。目前,美国针对华裔科学家的审查仍在持续。根据媒体统计,2021-2024年间,就有数千名华裔科学家放弃美国职位回国,加速了美国“自毁长城”的速度。
面对美国科研环境的恶化,科学家们正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重塑全球科研版图。近段时间以来,人们能频繁看到华裔科学家从美国回国的消息。
有报道指出,中国科研投入占GDP比重持续攀升,顶尖科学家数量在2020-2024年间反超美国。加上国内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不断提高的福利待遇,科学家正加速从美国回流中国。
除了我国以外,其它国家也在采取行动。加拿大高校积极招募美国科学家,欧洲国家也在争夺人才红利。荷兰设立专项基金,法国启动“科学安全之地”计划投资千万欧元。
就连澳大利亚也推动“快速签证”,然而,这些西方国家的高校同样面临经费压力,实际承接能力有待进一步考察。
西方媒体警告,若美国人才持续外流,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可能被中国反超,美国将丧失“全球科学绝对领导者”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提名的空军部长特洛伊·梅恩克近期炒作“中国威胁论”,称中国“正加速缩小与美军的科技差距”。
然而,就算梅恩克等人再有心改变当前的局势,美国的科技霸权大厦,也已经在无可避免地走向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