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中期随着冶金等技术进步,火炮性能大幅提升,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其中以钢铁厂起家的克虏伯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炮公司,公司领导人阿尔弗雷德被冠以“大炮之王”、“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称号。在1867年,克虏伯公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4厘米KL/20后膛装重型火炮,它可以作为舰炮或要塞炮,经过测试对比,英国人发现它的性能领先于英军现役的同级别RML 9英寸前膛装阿姆斯特朗火炮。
克虏伯24厘米重炮
摆在英军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拉平技术差距,当时英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强的海上力量,要是买克虏伯的产品不仅是面子上过不去,也不利于本土军火工业的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很无奈,英国工厂没办法生产出符合大炮需求的足量优质钢材。所幸24厘米重炮的产能也很低,其他国家不可能靠它在短期内形成全面军事优势,而且当时的德意志联邦压根没有能力挑战英国的海上地位。站在英军高层的角度来看,军队只需要装备一款能够与24厘米火炮抗衡的武器就够用了,某些性能落后一点也没关系。
英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开发一款更大口径的火炮,既然材料不允许那就干脆放弃后膛装填,前膛装填效率低没关系,大幅增加火炮口径用威力弥补效率。这款火炮就是阿森纳生产的RML 16英寸80吨前膛装重炮,它是当时威力最大的舰炮。
16英寸重炮(406.4毫米)的口径之所以大幅超过24厘米重炮,还考虑到克虏伯公司后续升级火炮的可能性(克虏伯公司在1876年展示了35.5厘米重炮)。火炮在19世纪70年代开发,1880年开始服役,80吨代表了火炮的重量,炮管由低碳钢制成,再用锻铁线圈加固,这是当时常用的前膛装火炮技术,制造的火炮显得很臃肿。
火炮炮管长7.3米,通过耳轴安装在专门的炮架上,使用时需要安装配套的炮口装填设备。起初火炮使用450磅棱柱形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发射的穿甲弹重量约为770千克,它还有反人员弹药,弹药初速度1604英尺/秒(489米/秒),因黑火药对炮管损坏太大,后来改为另一种棕色火药,火炮的有效射程8000码(7300米),这并非它的最大射程,这是小角度发射穿甲弹的有效射程,如果继续抬高炮管还能提升射程,但弹道改变后末端速度降低、撞击角度增大,实际穿甲性能会大幅降低。
别看16英寸重炮的威力可观,是威力最大的前膛装火炮之一,但它服役时后膛装火炮已经成为趋势,可谓服役即落后,因此实际服役的只有6门,其中4门安装在不屈号铁甲舰上,英军将它派往地中海对抗意大利海军,1903年拆解出售,另外2门安装在多佛海岸防线上,这里也被称为多佛炮塔,目前两门16英寸大炮还在炮塔内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