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楠楠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中国,被誉为“美食大国”。
甭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
甭管是奇葩的植物,恐怖的动物,还是动物内脏。
总结下来,凡是到了中国地盘的东西,迟早会变成“盘中餐”。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10大恐怖小吃,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毛蛋“麻辣毛蛋,五香毛蛋,毛蛋毛蛋……”
城市喧嚣的街头,毛蛋摊贩或骑着自行车,或骑着三轮车,挂着喇叭吆喝售卖。
另外,卖烤串的或者炸淀粉肠的摊主也会捎带卖毛蛋。
毛鸡蛋,学名鸡蛋胚,是鸡蛋孵化过程中因一系列原因而形成的死胎。
北方人喜欢将其叫做毛蛋,南方人有多种叫法,鸡蛋胎,西单,寡蛋,凤凰蛋都是它的别名。
毛蛋能煮能炸能烤,有多种吃法。
喜爱它的人吃的津津有味,厌恶它的人避之不及。
在小吃街上,毛蛋绝对算得上“重口味担当”。
剥开蛋壳,小鸡鸡初具雏形,有绒毛,有骨骼。
比起毛蛋,活珠子更让人觉得“惊悚”。
毛蛋是停止发育的胚胎,活珠子是发育12天左右的活蛋。
但是,从卫生角度来说,活珠子比毛蛋干净卫生,并且比毛蛋更加鲜美。
毛蛋携带多种细菌,食用时一定要将其煮熟。
童子蛋童子蛋,是用童子尿腌制的鸡蛋,是浙江东阳的特产。
据说,童子蛋要选用新鲜的童子尿,经过多次浸泡,煮熟后方可食用。
煮熟后的童子蛋,蛋壳斑驳,蛋清微黄。
当地人视之为美味,认为童子蛋具有滋补功效。
东阳街头,随处可见售卖童子蛋的。
第一次食用的人,吃不惯的人会觉得难以下咽。
如果多吃几次的话,或许会爱上它。
牛瘪汤牛瘪汤,一般人看见扭头就走。
但在贵州东南地区,牛瘪汤是上好佳物,是待客的“上上品”。
牛瘪,又称百草汤。
牛被宰的前几天,只喂给它一些中草药草料。
被宰时,把牛胃和小肠中未被消化的草料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
在汤中加入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煮沸之后将杂志过滤。
去渣干净后的粘稠液体就是牛瘪。
牛瘪汤可用来涮火锅。
据说牛瘪具有药用价值,能助消化健脾胃,清凉解热,是“百草之药”。
所以贵州少数民族才会如此推崇牛瘪汤。
但在外地人眼里,闻到牛瘪汤的味道就想吐,更不要说吃了。
兔头“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
不少人在看见兔肉时,不免响起小兔子生前的模样。
毛茸茸的,白花花的,很是可爱。
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小白兔被做成美食端上餐桌。
尤其是“麻辣兔头”。
麻辣兔头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双流老妈兔头。
起因是儿子喜欢吃兔头,妈妈恰巧开了一家麻辣烫店,就在麻辣烫的锅里给儿子煮兔头吃。
儿子天天在店里吃兔头,一传十,十传百,给麻辣兔头的名声打出去了。
麻辣兔头选自肉质细嫩的兔头,用回味醇香的麻辣调料才能做出来味道纯正的兔头。
吃兔头也是门技术活,一般人掌握不好便会浪费许多。
吃兔头要先从脸颊开始,撬开脑壳之后抠骨缝,就不会浪费了。
兔头的肉虽少,但肉质紧实有嚼劲,一口下去,麻辣鲜香充斥舌尖。
但是卤好的兔头通常是带着牙齿的,看起来会有一点可怕。
烤田鼠在两广地区,烤田鼠是烧烤摊的常客。
听到田鼠二字,大家总是容易将它和老鼠联系在一起。
一想到老鼠,各种瘟疫,细菌,病毒词汇便被衍生出来。
如此一联想,便会觉得田鼠也十分可怕。
但其实,田鼠和老鼠的生活习性差别很大。
田鼠的主要食物是植物,比如说草籽,谷物以及植物的根茎。
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中,接触有毒物质和霉菌的机会不多。
因为肉质细嫩鲜美,所以才会成为广大食客的心头爱。
烤田鼠外皮椒香酥脆,外焦里嫩,滋味甚美。
岭南地区常说这样一句话:“吃一只鼠,活三只鸡”。
由此可见,田鼠的营养价值比鸡还要高。
只是,不常吃的人在烧烤摊上看见田鼠的长长的尾巴和小小的脑袋还是会接受不了。
烤猪眼睛滋滋冒火星的烧烤架,一排排圆溜溜的大眼睛。
这样的场面,怎么看都有些恐怖。
更别说一口咬下去那种爆浆的感觉,一般人真的很难克服心理恐惧。
烤猪眼睛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被广西人视为独特的美味。
但是它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底,一不小心就会烤的很油腻。
烤蚂蚱人类的烧烤架上,总是有千奇百怪的东西。
蚂蚱洗净之后串成串,放置烧烤架短短时间外壳便金黄酥脆。
腹部肉质松软鲜香,咬上一口,Q弹紧致。
撒上独特的秘制佐料,天然的青草香气加上烟火气,在舌尖绽放。
胆子大的食客恨不得每天都吃上几串。
胆子小的人连烧烤摊儿都不愿意靠近。
土笋冻土笋冻,土笋冻,听起来就像是猪皮冻一样。
但此笋非彼笋。
土笋是一种海虫,形状似蚯蚓。
土笋冻起源于明朝时期。
郑成功带兵打仗,粮草紧缺,士兵在海边挖土笋煮汤喝,其味鲜美。
某日,郑成功等到土笋汤冷却之后才吃,发现汤已经凝结。
土笋富含胶质,凝结之后晶莹剔透,口感爽滑,QQ弹弹,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只是,Q弹爽滑的皮冻中包裹的小虫子会让人感到不适。
福建人对它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每每遇见外地游客还会热情推荐。
只是,光这土笋冻的外表都能吓退不少人。
豆汁豆汁,老北京人的最爱。
黄豆或者绿豆磨浆发酵制成的酸味饮料,气味非常微妙。
在北京,豆汁一般会搭配焦圈或者炸酱面一些特色小吃来食用。
老北京人说豆汁营养丰富,对身体好,每天都要来上一碗。
但对于外地人来说,豆汁就像一碗抹布水。
只是稍微尝一口都受不了,更不要说喝一碗了。
就算是营养价值再高,也无福消受。
结语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美食文化差异颇大。
以上几个奇葩美味,你吃过几个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