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15)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09-13 10:51:53

原文:问上达工夫。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 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精 讲\

“问上达工夫。”“上达”是对着“下学”而言的,下学就是在经验世界里面的学习,上达,是提升到形而上。下学、上达是一个经验升华成超验、旧感性转成新感性的变化转换的素养功夫。

王阳明的最后结论是不要单去找那上达,那样容易头上安头。本体只能静,本体上是做不了功夫的。

这个问的人就想问怎么做上达的功夫。王阳明说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就是说进入到那种精微、微妙的哲理的时候,这是上达的功夫,咱们不去学它,学不了,咱们还是说下学的功夫吧。

是朱熹把下学与上达分作两件事,打为两截,这是《朱子语类》里面的话。

王阳明顺着他们的势说:“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

这是经验世界的,都叫下学;“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这是形而上的。

《中庸》里面那个“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就是对应本体世界的东西,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个形而上的世界的东西,这就叫上达。

王阳明怎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呢?说形而上的东西是从形而下来的,它们是一棵树,不是两棵树。

你要种好一棵树,栽培灌溉,这是下学,相当于我们天天日常经验世界里的这些努力,这个功夫呢,就叫下学功夫。树呢,自己就把你浇的水、培的土、施的肥,这些营养素,在它日夜呼吸的时候,自己就把它们抽上去了,“条达畅茂”,它把这些吸收升华,它自己升上去了。

人是不能够干预它的,你可以通过下学的努力收获上达的果实,下学相当于因,上达是果,但你不能去拔苗助长,人“安能预其力哉”?

你不能让这个树的枝干往上长,它的叶子生发出来,你只能是浇水、加肥,所以说“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就是你们能用的功,我能够告诉你们的,这都叫下学。

然而“上达只在下学里”,没有下学就没有上达,上达是下学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凡圣人所说”,像孔子说的“毋意必固我”,这都是下学,“克己复礼为仁”,这都是下学,你就是说得再精微,它也是下学,因为它能够听得见、看得见。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所以说你就好好地在事儿上磨,你好好地把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好,它是“养育”。

为什么说“养”?“养”就是上达的功夫是养出来的,好像审美感觉一样,它是慢慢地培养成的。

所以说学生问上达的功夫,阳明给他下了一个论断,你别做上达的功夫,你只做下学的努力。

但是,对于那些天天做具体事务,不自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 界、理论水平的人,应该提出“向上一路”!这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