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31日),您还和我视频聊天,问起农历七月十五去庄里庙里的事,问起两岁多的曾孙燊燊,还说咋好长时间没见到娃的视频了;却唯独没有给我说起您最近咳嗽的情况,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准备明天让弟弟陪您去北道看中医。而不孝的我,还想着去武山看望孙子。没成想,这个视频聊天竟成为我和妈妈的永诀!
9月1日,农历七月十七,这个黑色的日子,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预感,我照常上班下班,回家做饭休息。晚上11点,当爸爸的电话铃声响起时,我感觉不妙,爸爸说:“你妈吐血了,赶快回来!”焦急的语气如晴天霹雳,我感觉妈妈出事了,而且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我急忙跑向公路,快速打车。到家一看,早于我赶到的弟弟一家手忙脚乱,协助医生给妈妈做心肺复苏,而我可怜的妈妈已经不省人事。
妈,你睁开眼看看我呀!妈,你答应一声啊!妈,你怎忍心撇下爸爸,抛下你的儿孙,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呢……
妈妈静静地躺在床上,仿佛睡着了,仿佛还醒着。可怜的妈妈,为什么我喊您,您总是不说话呢?
抚摸着妈妈渐渐冰凉的手脚,注视着妈妈慈祥的脸庞,不断涌上心头的泪水,打湿了冰冷的夜空,模糊了我的双眼,灼伤了我的肌体,湮灭了我的灵魂。而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雕塑般镌刻在我心里,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1942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那天注定是个好日子!好日子里降临了一名后来成为我妈妈的婴儿。从蹒跚学步起,到青葱少女,到与父亲结合,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睦邻亲善,关心子侄……
谁能料到,妈妈竟于2023年9月1日(农历七月十七)溘然长逝,走完了她81年的历程。妈妈在八十一年的人生路上,用毕生精力,写下了平凡而不平凡的诗稿,值得我们后辈儿孙一生去阅读、去学习、去领悟!
妈妈是勤劳的。妈妈虽然出生在书香门第,但因受当时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没能好好念几天书。由于舅舅16岁就出门在外工作,不让上学的妈妈,便承担起家里家外、田间地头的一切活计,挑水做饭、洗衣缝补、收割打碾,样样精通娴熟。1962年,年仅20岁的妈妈来到了我家,很快融入我们曹氏家族。
由于当时我们家口大、劳力少,妈妈迅速成了奶奶的最好帮手,白天上地挣工分,晚上织布纺线推磨,就着微弱光亮的灯盏缝缝补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可勤劳的妈妈经常对我说:“我永不害怕做啥(干活)!”朴实的语言,亲切而温暖,经常在我耳边萦绕。那时是农业合作社,当生产队长第一声吆喝上工之后,妈妈始终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开始薅草或者收割。
特别是六、七月份,收割打碾、播种秋田的大忙日子,妈妈经常早出晚归,皮肤黝黑,嘴唇干裂,苦得累得根本不像二十多岁的少妇,俨然就是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人。
妈妈是善良的。早些年,当两个姑姑在渭南中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因交通不便,来回跑),妈妈每天早早地起床,为姑姑做早餐,两年高中,从未间断过。1983年,恰遇党的好政策“农转非”,当爸爸提出给我们全家转户口时一并把爷爷的户口也转上时,妈妈满脸欢喜,还说让上了年纪的爷爷也当当“城里人”。
就在那时候,随着我们户口迁移,我们16口人的大家庭开始分爨。当时,奶奶提出让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三叔的孩子,随我们一起在渭南镇念书,妈妈满口答应。后来,在渭南师范我家先后长期或吃或住的侄辈多达六七人(其中包括我两个内弟)。另有在师范上学的远亲近邻,随时在家吃饭。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睡,妈妈都要精心照料。这期间,我爷爷奶奶,妈妈要照看;我外婆,妈妈要照看;我的儿子也刚刚出生不久,还是妈妈要照看。
试想想,在那种缺衣少粮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比以前更为庞大、家庭成员更为复杂的大家庭里,如果妈妈没有善良,没有真诚,没有人间大爱,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实际上,妈妈正在用她的勤劳、善良书写着古老中国家庭妇女秀慧于中贤淑于外的美德。
妈妈是孝顺的。“百善孝为先”,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妈身上,经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存离去。
记得那时外婆常住小姨家,有时也来我家小住几日,临终前,住了几年,妈妈对各位老人总是嘘寒问暖,好吃好喝的总是留给老人,自己总是吃粗茶淡饭。特别是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妈妈倾心照看四位老人,直到他们去世。
清楚地记得,妈妈经常为奶奶洗澡洗脚,烧茶端饭,甚至解裤出恭。记得有一次,奶奶去姑姑家住了些时日,接回后,看到奶奶全身上下都是红疹子,身上奇痒难耐。妈妈赶紧熬了一大锅椒艾水,迅速脱下奶奶的全部衣服,一遍又一遍擦洗奶奶身子。没过多长时间,奶奶身上的红疹子渐渐褪去。
妈妈是亲善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争执。在艰苦年月,对于我们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妈妈和奶奶之间,妈妈妯娌之间,妈妈和小姑之间,很少红过脸,很少发生口角争吵。妈妈对待侄子们,胜过对待我们。
记得三叔有一女七八岁了,还一直让妈妈给她端饭调饭。到后来,妈妈年龄大了,自己经常腰腿疼痛,但还不忘每一个侄孙的健康。对侄儿或者侄媳哪个住过院,哪个做过手术,哪个肠胃不好,妈妈记得比谁都清楚,经常前去看望或者打电话视频询问。每当亲戚来家时,妈妈总是想尽办法,做最好吃的,再三劝饭夹菜。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同事来到我家,妈妈一再热情劝饭,弄得同事无法应对,只得溜出家门,在马路上转悠了好长时间。亲戚要走的时候,妈妈再三挽留,实在留不住了,便把家里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东西拿出来回赠。
妈妈是坚强的。妈妈年轻时上地干农活,从不知累,要强的性格,把自己的身体也搭了进去。三十多岁开始腰腿疼痛,为了给妈妈治病,爸爸领妈妈四处求医,几乎走遍了天水所有医院。爸爸也从中学会了推拿按摩。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陪妈妈去看病,一根小针刀刺在妈妈肩膀头,左旋右转,看得我心里咯噔咯噔的,而妈妈一声没吭。妈妈因新冠引起肺部感染,今年7月做肺部穿刺手术,明知道这次手术会更进一步引起肺部损伤,但妈妈仍然坦然面对,没有丝毫畏惧心理。
妈妈为爸爸和全家付出了毕生心血。妈妈心里一直装着我们,装着爸爸。当我们这些子女如候鸟一般来来去去时,妈妈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塞给我们,直到实在拿不动了。每次临别,妈妈总是送到大门口,或者站在客厅窗口挥手道别,直到我们走出视线。
2018年,爸爸主编出版了我家家史《百年流韵》,妈妈高兴得孩子似的。2022年,爸爸的古文字著作《小篆字认读举隅》出版,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在此前的十数年中,当爸爸撰写修改该书时,妈妈总是给爸爸端茶送饭,鼎力相助。
近些年来,妈妈还拿起毛笔,临摹爸爸书法;拿起钢笔,抄录文字;拿起歌本,学习曲谱。这对于一个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妈妈来说,其刻苦学习精神,真是令人敬佩至极……
听到妈妈去世的消息,远在长春求学的外孙吴与达连夜赶了回来;远在成都的侄孙曹昱泽竟失声痛哭,和媳妇连夜开车赶来送别;侄女子春也从浙江湖州急匆匆赶来;侄儿子坚和媳妇小霞从兰州驱车而来;在兰上学的孙子闻达因学校不准假,在视频上急得哇哇大哭;妈妈娘家三个侄子从西安分别驱车而来,为他们的姑姑致祭送别。
村里人听到妈妈去世的消息,表示深深的悲痛和惋惜,拿上铁锹自发的去坟头敛墓。
妈妈平凡而不平凡,妈妈是人类所有优秀母亲的典范!爸爸在妈妈去世后,当即撰联:
入我门年逾花甲;成其孝表标六合。
横批曰:何以忍去!
劳瘁终生荣子女;贤淑一世邻。
横批曰:归去何遽!
妹夫永锋在妈妈走后的第三天撰联:
慈爱无分亲疏,犹记日常点滴,全是不言之教;
贤母何曾远去,缅怀一生行状,感如雨露春温。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尹君涛先生撰联:忱悼田老孺人遐升
芳仙懿范,田门淑慧閫秀女,闻噩悲杜宇;
坤善慈帼,曹府教相曜孺人,遽传柱断弦。
爸爸和永锋、尹老师的挽联,可能就是妈妈一生的真实写照吧!
烛光暗淡,香烟缥缈。望着妈妈的遗容,我泪已干!再叫您一声——妈妈,您醒醒吧!
2023.9.14
作者:曹子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原创作品,推荐交流!
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