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里感叹: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人生在世,多不称意,如何才能给心寻个归宿,觅得快乐?一女子曾给过我们答案。
好友王定国被贬三年后奉旨回京,苏东坡设宴接风,被贬岭南蛮荒湿热,加上是受自己牵连,席间苏东坡满怀愧疚地问道:“这些年过得不好吧?”
好友侍妾寓娘淡然一笑:“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心安就好比初春的暖风,抚慰人生的凛冬和生活的苦寒,人生最极致的快乐,是心安。
一、慎独律己,则心安
《大学》里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表里如一,坚守底线,这让我想起东汉杨振。
《资治通鉴》里记载:杨振从荆州刺史升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
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提挈之恩,深夜带十斤黄金赠予他。杨振一口回绝:“当初举荐你是看重你的才能,与其它无关。”
王密以为他是有所顾忌,劝道:“不用担心,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的。”杨振义正言辞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慎独律己的人,人前人后,恒定如一,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就是君子心里恪守的戒尺。
元初理学家许衡就是一个把戒尺镌刻进骨子里的人。
据《元史》记载:时值盛夏,许衡外出办事,口渴难耐之际恰逢路边有棵梨树,路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不解:“为什么不摘一个解解渴啊?这梨又没有主人。”
他正色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不让外界裹挟、不因独处改变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这就是真正的慎独。
曾国藩曾说:慎独则心安。表里不一的人,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惶恐终日,相反,慎独律己的人,俯仰无愧于天地,自然大方坦荡,踏实心安。
二、以诚待人,则心安
韩非子说过: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诚信的回馈源自诚信,失信的人则失去人心。
《郁离子》有记载:济阳有个富商过河时船沉落水,他抓着一块浮木大声求救。
附近一渔夫听到呼救匆匆赶来,富商大喊:“救我起来,给你一百两黄金。我可是济阳最有钱的人。”商人获救后马上翻脸,只给渔夫十两黄金。
渔夫责怪他毫无诚信,出尔反尔。商人反唇相讥:“你一个穷渔夫,一辈子都不可能挣到十两黄金,知足吧!”
渔夫悻悻而归。
不久后,富商又在这条河翻船,有人想去搭救,被他骗过的渔夫拦下:“这个人说话不算话。”商人溺水而亡。
失信的人,亲手为自己铺就走向绝望的道路,诚信的人,自受庇佑,钱塘人徐少渔向朋友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口头约定一年后如数奉还,还款日期将至,他却病倒了。
朝不保夕的他嘱咐妻子按时还钱。妻子说:“没有白纸黑字的字据,不还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就不要操心了。”
徐少渔说:“他是相信我才没要字据,失信于人,我将死不瞑目。”
在他的坚持下,妻子典当了家里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最终按约定全数偿还了彝斋。
没过几天,徐少渔的身体竟然神奇地痊愈了,以诚待人者,身心两宽,精神愉悦,天地护佑。
《孟子》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以诚待人,就是顺应天道,顺应人道,道法自然,顺之心安。
三、随心逐梦,则心安
《劝学》里言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弃婴陆羽从小除了读书习字,还会钻研茶艺,经过十二年的茶道浸润,小陆羽的心中默默生长出种子:把茶文化发扬光大。
他为了进一步研究茶道,自知文化不足的他拜了一代名儒邹老夫子为师,及至十九岁,他已精通儒学和释道。邹老夫子劝道:“天下好男儿都以考取功名为耀,以你的才能必能谋个一官半职。”
陆羽回道:“我早已立下心志,誓将茶道发扬光大。”
鲜衣怒马的年纪,他转身归隐著书,终究成就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
随心前行的人,像一艘航向坚定的船,纵使百转千回,也终将抵达目的地,无独有偶,明末科学家宋应星也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
他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成为奉新县县学的优等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书籍,然而,本该一心准备科考的他,却被其它知识深深吸引,比如天文学、农学、医学等等。
家人苦劝:“不要玩物丧志。”
他回答说:“科学就是我的志向。”
此后,他离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道路越来越远,却在立志钻研科学的道路上渐行渐深,耗时八年,他把当时被人认为是奇技淫巧的技艺汇编成书,取名为《天工开物》。
此书被后世誉为“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梦想就是有待雕琢的璞玉,它需要追逐的人潜心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论衡》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忘初心者终将圆梦,梦能圆,何愁不能心安闲静?
宋人邵雍《心安吟》有言: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没有内心的安宁,何来外在的平静?心安之人,就好比深秋落叶,天地就是归宿,心安之人,就如同空谷幽兰,四季各有芬芳。心安之人,就像是江河湖海,任尔惊涛骇浪。
终其一生,我们都奔走在追寻幸福快乐的路途上,直到翻山越岭,风雨泥泞之后才发现,这条路指向我们的内心。
心安,才是人生最极致的快乐,愿你我一直走在指向心安的路上。
用户10xxx15
心安[点赞][点赞][点赞]上天庇护[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