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创我军史上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纪录,主要由粟裕领导。建国后,毛主席称赞道:“淮海战役,粟裕功劳第一。”
毛主席的论述基于历史事实,广受认同。陈毅深知粟裕在淮海战役的贡献,但仍指出,另有一人功劳不亚于粟裕。
此人是谁?有何作为?陈毅为何对他赞誉有加?
1928年11月25日,毛主席于井冈山撰写名篇《井冈山的斗争》,记述历史事件:湘军阎仲儒部126人投诚,编入我军成特务营,由毕占云担任营长。
在中国革命史上,这寥寥数字意义非凡,影响巨大。它标志着我军革命以来,首次有部队整建制加入我军。
毕占云率先行动,成为首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
毕占云为四川籍,曾任川军旧部营长,然职务虽高,他并不满于军中黑暗,因他参军旨在报国,非为个人荣宠,故内心苦闷。
大革命时,毕占云接触共产党队伍,党员在思想与行动上的影响使他深受触动,逐渐倾向共产党。
1927年,毕占云被派往江西参与对红军的战斗,他内心抗拒却服从军令。抵达后,他表面应承,实则拒绝交战,并多次暗中放走红军。
毕占云曾保护过队伍中的两名共产党员连长。大革命失败后,上级令其整顿队伍,他非但未迫害两人,反而助其逃离,并给予资助。
毕占云追求进步的态度及行动,吸引了毛主席与朱德的。
红军时势尚微,争取毕占云加盟,对我党我军舆论与实际均大利,弊甚微。因此,朱德,同为四川籍将领,致毕占云一封言辞恳挚之信。
毕占云对毛主席、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的提议立即给予肯定答复,令众人欣喜。于是,毛主席随即指派毕占云执行接送任务。
毕占云因此加入红军,成为其中一员。毛主席对他颇为器重,直接任命他为红四军军部特务营营长。
在红军队伍中,毕占云如鱼得水,深感畅快,他不仅心情愉悦,还在不断历练与成长。
淮海战役时,毕占云已升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为先。”淮海战役期间,毕占云主要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支援,确保粮草充足,凸显了后勤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此事令毕占云在陈毅心中印象深刻。
淮海战役期间,陈毅高度重视后勤工作,鉴于战争的不确定性,他强调粮草储备应如韩信点兵,越多越好,以备不时之需。
毕占云在此期间对后期工作贡献巨大。
淮海战役结束后统计显示,支前民工达500余万,粮食供应总量为9.6亿斤。
在消耗物资中,豫皖苏军区由光毕占云领导,支援民工超百万,另筹集柴草6亿斤、粮食3亿斤、蔬菜百万斤。
整个战役期间,毕占云负责筹集了大量粮食,几乎达到了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毕占云在军区发挥领头作用,确保前线战士安心作战。他带头减口粮省给前线,并亲自组织抢修公路铁路。总之,前方有需求,他们就全力以赴。
陈毅战后言及淮海战役胜利,指出其乃人民群众以小推车助力所得。
陈毅深知人民群众的贡献,同时也了解毕占云的功劳,因此他评价毕占云的功绩不亚于粟裕。
1949年,毕占云赴河南任军区副司令员。数年后,毛主席视察黄河至开封,见毕占云,亲切询问:“毕占云,20余载未见,自井冈山别后,你何往?”
那晚,河南军区小红楼内,毛主席与毕占云长谈,共同回忆井冈山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光。
1955年,毕占云因功绩被授予中将,并获三枚一级勋章。在新中国开国将帅中,仅145人同获三枚一级勋章,毕占云位列其中,彰显党组织对其革命贡献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