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生活,是这个样子!国营工厂让人羡慕,万元户气宇轩昂

意想不到历史 2024-12-17 09:21:53

80年代,物质尚不充裕,汽车很少见,电动车没有,衣服是“的确良”,肉类不能放开吃。

住的是自建民房,或单位分配的老式楼房,空间不大,却承载着几代人的欢声笑语。邻里间关系密切,时常串门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珍贵的老照片,来回味8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当时的冰棍,是小朋友们的最爱,白冰糕3分一根,豆沙冰糕4分一根 牛奶冰糕5分一根,最贵的是奶油雪糕,需要两毛!这在8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80年代去供销社买东西,不叫“买”,叫“打”,比如打酒、打香油、打芝麻酱、打煤油……

但凡是液体的,自带瓶子碗的,都叫打,还有买块布,叫扯块布。

供销社里酱油醋糖酒混合的味道,非常好闻,既温暖又烟火气十足!

△那时候的散装酱油很香!做饭时烹锅放里一羹匙,满屋子香味。

由于没有防腐剂,打回来的酱油和醋,都要处理一下,不然很快就会长毛,酱油瓶里加一点熟清油防腐,醋里放大蒜防腐。

△80年代的课桌,在桌子上刻“早”字,中间还要划38线,防止同桌越界……

课桌的表面,也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斑驳陆离,但每一道划痕、每一个刻字,都承载着一段青涩的回忆。

△这只昆虫我们儿时叫蚂蚱,有的地方叫扁担钩,你们那怎么称呼?儿时的捉蚂蚱回忆,想想都是幸福的事。

△80年代的工厂车间,还有不少女工,她们身着朴素的工作服,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

△80年代的工厂,大部分还是国营,除了有生产车间,还有广播台、厂医院、厂幼儿园、厂小学、厂中学、厂澡堂,厂图书馆、厂俱乐部等,孩子长大后还能接班,很让人羡慕

工人一个月工资大多在30-50元之间,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当时的物价也不高,米1毛4一斤,牛肉8毛一斤,因此养几口人没问题。

△80年代的学生放学后,会帮家里干活,有放不完的牛,喂不完的鸡,捡不完的猪粪鸡粪,揪不完的把子。

虽然有许多琐碎的劳作,但那段童年时光,也洋溢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80年代的衣服,都是的确良和棉布,颜色以蓝色和灰色为主,鞋子款式也很单一,旧衣服还会留给弟弟妹妹穿。

△80年代的小人书出租摊,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这里是孩子们的最爱。租一本需要2分或者1分左右

△80年代的露天电影,是夜晚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人们共同的欢乐时光。

△那时候电影是百姓最大的娱乐,一个电影院至有上千个座位,每天七八场轮番放映,票价一毛至三毛。

一有新片上映,还在预告期,人们就早早往影院排队。有的新片公报不日上映,心中还祈待望早日上映了!

当时最火爆的《少林寺》,硬是卖出了上亿元的票房,许多人都去看了三四遍。

△80年代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只有拥挤的人群,他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80年代的万元户,可是全村的骄傲,邻里间的传奇。

△80年代,人们头发还都非常浓密

△由于电子产品稀少,戴眼镜的也很少

△80年代,非常流行骑自行车接亲。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当时新婚夫妇必备的三大件。

△骑自行车进城赶集的商贩,百公里消耗两个馒头

△挑选蛤蟆镜的女士,这身打扮,在80年代可是相当时尚

△80年代,雨天送孩子的父亲,虽然大雨滂沱,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依旧让人感到无比温馨。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逝去的童年与青春!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0 阅读:0

意想不到历史

简介:观史可鉴世,文化可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