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的溥仪
1908年12月2日,两岁零十个月的溥仪在太和殿继位,成为清朝第12任皇帝。然后仅仅4年后,这个经历了276年风雨的王朝,就轰然倒塌。
被毁后的圆明园
那么,在清朝最后4年时间里,普通老百姓是什么生活状态?让我们通过外国人拍摄的照片,来穿越时空,一窥究竟吧!
△这些清宫太监看起来眉清目秀,但实际上,远非人们想象的光鲜亮丽。他们每日忙碌,卑躬屈膝,没有亲情,还可能随时丢命。
因此许多太监借故逃跑,仅光绪二十三年,就有134个太监溜号,第二年又跑了 119个。
到了宣统年间,太监出逃现象更盛,1909年,内务府发布追缉太监的命令,就接近200条。
△1908年,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站在古朴雄伟的高塔旁,两者间的巨大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08年,东直门外的道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还是古老木制马车。
这种马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隔2000多年,几乎没有变化,减震效果极差,直到橡胶车轮引进后,马车才变得不再颠簸。
△1908年的成都满城,如今变成了著名网红景点——宽窄巷子
满城,是八旗兵及其家属的住宅区,汉人不得进入。
△清代满城分布图,可以看到,关键的节点都设有满城。
△1909年的道路,还都是黄土路面,晴天尘土飞扬,让人呼吸困难。
△雨天则泥泞不堪,行走其上,泥水四溅,步履维艰。
△1909年的重庆东水门,当时没有自来水,人们用水全靠肩挑,很不方便
△1909年,表演硬气功的小孩,本应上学的年纪,却干起了如此艰难的营生,令人叹息不已。
△1909年,人们正在护城河里避暑,当时没有电风扇,一到夏天,富绅还有冰窖降温,百姓只能跑到河边乘凉。
△1910年,三名清朝小姑娘的合影。
从装扮可以看出,前面坐着的是富家小姐,她戴了头饰,也裹了小脚,衣服也是丝绸的。
后面两个小姑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了方便日后下地干活,反而没有裹脚。
△1910年的京城钟楼,周围都是低矮房屋,街道上看不到一辆车,只有寥寥几个行人,看起来萧瑟落寞。
△1910年,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出来踏青,她的穿戴,就是当时旗人的标准打扮
△1910年,一名清朝小贩坐在大殿旁休息,看起来很疲惫。精致雄伟的石狮子,也吸引不了他的注意
△1910年,济南城外的一场庙会,人们好奇又害怕的看向摄影机
△1910年的昆明滇池,远处山脉层峦叠嶂,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但是岸边的几个渔民,却无心欣赏美景,他们只顾摆弄渔船,期望能多打几条鱼,多换几个钱。
△1911年的上海,一个“大茶壶”,正背着女子回楼,两人的脸上,都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麻木与疲惫。
△1911年,前往海外学习的水师学员,他们没想到的是,刚刚过去一年,清朝将不复存在。
△1911年的照相馆里,当时照一张相,需要3两银子,普通人消费不起。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这项技术才变得人人触手可及。
△1912年,一名瘦骨嶙峋的老汉,旁边的框子里,是他捡来的破烂。
△1912年,一名母亲正在哄孩子睡觉,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清朝服饰的特色。
△1912年,长江边的艄公,神色疲惫,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
△1912年,上海租界的印籍巡捕,押着四名清朝人回巡捕房
△1912年,重庆郊外的石桥,四名瘦弱的轿夫,正艰难的抬着一顶轿子过桥
△1912年的敬字塔,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此写有文字的纸张,也是崇高的,用完后不可随意丢弃,必须放入敬字塔中焚毁,以示对文字的尊敬。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人们闻讯后,纷纷上街剪去辫子,以示庆贺。
退位诏书上的签字
通过以上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清朝末年的真实景象。许多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眼神空洞且疲惫,脸上写满了艰辛与无奈。
因此,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无聊
你以为……
江渐月
[抠鼻]清末就可以剪辫了,另外,注意一下照片里裹脚的妇女,不是人人都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