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投资古钱币,是在浪费金钱

千亦评文化 2023-06-10 23:57:09

认识何老师是在一个古玩地摊上,当时他拿着一枚天策府宝左看右看,对这枚“大珍”颇为满意,一询价,摊主眼中精光一闪,开口就是2万。

何老师觉得贵了,便大力“砍价”:“让一点吧,我真的喜欢,1万4怎么样?”

逮着这么大一只肥羊,摊主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眼看着便要成交,我偷偷地用手指戳了他背部几下。何老师倒也不笨,马上反应过来,放下了钱币,把摊主气得呀。

类似这种假到不忍直视的地摊货

坏人生意那可是大忌,我走到很远的地方才和跟在后面的何老师攀谈起来。原来他是一位乡镇教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来城里,在儿子家旁边租个房子过起了养老生活。

平时除了下棋养花,最大的爱好就是捣鼓点收藏品,用他的话来说:“真是奇了,天天能捡到漏,别人都称赞我有眼光,说我识货呢。”

我完全能想象到何老师被忽悠瘸了的场景,也不多做解释,带他来到另一个地摊,找到一枚差不多的天策府宝,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摊主果不其然开价更高,2万5。

我伸出两个手指头,何老师还替我着急,以为我砍价到2万还是觉得贵,谁知道从我嘴里蹦出一句话:“20块钱,不卖就算了。”

一番扯皮,成功拿下,这还是为了给何老师做示范,否则平时最多出5块钱,把他看得目瞪口呆。

假币一箩筐

但接下来却是让我目瞪口呆,因为何老师带我去他住的地方,把他收藏的一堆乱七八糟的钱币拿出来,不出意外只要是古钱币,全假,没有一个是真的,最离谱的是乾隆通宝小平钱都是现代工艺品。

据说已经花了近10万了,照他的语气甚至还想购买很多的藏品。我赶紧劝他:“别玩钱币了,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想花钱,就去买房子吧,省事。”

何老师却不甘心:“现在房价已经涨到头了,买了划不来,多买收藏品以后升值潜力肯定高。”

就这样还谈升值潜力呢,这是把自己的养老金为社会做“贡献”啊!好说歹说,然后和他的儿子谈了半天,才让何老师打消了继续收藏的念头。

从此收藏界少了一颗“韭菜”,但有些人如果观念不改变,就算在这里不被坑,在其他行业还会被坑,只能祝何老师好运。

政和通宝铁钱

如果对一件事物形成了无法克制的、成瘾性的消费习惯,就像被诅咒了一般,“剁手”根本停不下来。

别说何老师,我曾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几年前,宋代铁钱火了一把,各种吹捧“升值前景”的,我大概投了6万块钱进去,收了有200多枚铁钱。

过程就不说了,结局挺惨的,我因为甩卖得早,只亏了2万多,认识的其他几位铁钱投资者,亏十几万的都有。

大家都有个共同特点:不理性投资,眼睛只看到收益却看不到风险。

某直播间的大漏

那啥叫理性投资呢?其实,在收藏界光谈“投资”,就已经输人一步了。

因为收藏品本质上是以爱好驱动的“玩物”,光想着赚钱,又没有当“庄家”的资本,那就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大家只看到收藏银元、咸丰大钱的玩家在这两年“解套”,大赚特赚,却没看到还有更多被“套牢”的人,一直在煎熬。

但能稳住地玩家,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将钱花在自己的喜好上,去残求精,把好钱留住,那么“解套”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但一味地想赚快钱,亏起来也别喊冤,自找的。

今天又看到藏友分享,某直播间一位铲地皮的玩家,拿出了自己在乡下找到的一枚咸丰宝巩当百,初步认定是真品,而且还是罕见的“圆头巩异书”版,捡了个大漏。这说明民间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等待被发现的,但这个前提,必须先得投资自己,让眼力、经验丰富起来,否则大漏在眼前也发现不了。

所以自己吃得亏多了,在碰到别人抱着“投资”的目的,想靠钱币赚短期利润的时候,我都会劝他:“那些闲钱别买钱币了,去买房子吧,实在不行就买黄金。”

别拿什么“房子已经不涨了,黄金只保值不升值”当理由,至少是硬通货,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没有能力就想在收藏界赚快钱,那只有任人宰割的结果。

出水才见两腿泥,跟风学别人,到头来别人仍是王者,自己却喝着西北风一脸憔悴。

1 阅读:279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