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唐〕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自遣》是晚唐诗人李群玉的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省的诗作,通过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超然物外的追求。
[烟花]逐句赏析:1.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开篇以“翻覆升沉”概括人生起伏,奠定全诗苍凉基调。“百岁中”与“一半已成空”形成时间与成就的对比,道出半生蹉跎的虚无感。既是对个体命运的喟叹,亦暗含晚唐文人面对乱世的无力感。
2.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连用“梦中梦”“风里风”的层递比喻,将人生比作嵌套的幻梦,世事比作风中缥缈之声,强化了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不可捉摸。此处可见佛教“如梦幻泡影”思想的影响,也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的疏离感。

笔锋转向寻求精神寄托。“修竹”象征高洁坚韧,“古书”代表智慧传承,二者构成隐逸生活的典型意象。“阒寂”与“穷通”形成静与思的张力,展现诗人试图在竹影书卷中参透人生真谛,实现心灵的安顿。
4.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尾联以“浊酒”呼应“暄和景”,在简朴中体味自然之美,暗含知足常乐之思。“失马翁”化用塞翁典故,以祸福相依的哲理升华主题,表明诗人愿以豁达之心接纳命运无常,达到超然境界。

全诗结构严谨,前四句铺陈人生虚妄,后四句转向精神超脱,形成情感上的跌宕与平衡。诗中“竹”“书”“酒”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文人理想的栖居世界,而“失马翁”的典故则赋予诗作深邃的哲理维度。李群玉将个人际遇与时代困境融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既流露出晚唐士人的彷徨苦闷,又以道家的隐逸与儒家的穷理寻求解脱,最终在“陶然”中完成对自我的宽慰与超越。
[烟花]注:此诗体现了晚唐诗歌由盛唐的雄浑转向内省的特质,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在虚实交织中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哲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