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恶虎也害怕群狼!2025年,由于不齐心协力被土耳其轻取叙利亚的俄罗斯、伊朗两国,痛定思痛,决定联手。据塔斯社报道,1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据克里姆林宫方面公布的条约文本,该协议首先提出要在经济、技术和人道主义等关键领域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其次,加强国防和安全交流亦作为条约的重要部分被突出。然而在最引人注目的防务条款中,条约明确规定:如若一方受到外部侵略,另一方不得向侵略者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或其他国家攻击伊朗,则俄罗斯不能与美国联手进行打击;同理,伊朗在俄乌冲突的局势下,也无法为乌克兰或任何抗衡俄罗斯的一方提供支援。这个条款表明,俄伊的防务合作更倾向于对等防务谅解,而非传统的军事联盟。这种安排实际上只是一种消极防务义务,即“不帮助对手”,而不是“同心协力共同作战”。显然,伊朗没有加入俄朝组成的军事同盟,没有形成伊、朝、俄大三角。
为何伊朗要与俄罗斯签署这样一个条约呢?首先,战略层面:基于双方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和经济制裁压力,以及在中东地缘格局中“再无退路”的局面。条约既希望借此“抱团取暖”,又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并不构成一个强化进攻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集团。俄伊两国都在国际政治中遭遇制裁和压力,签署这样一份既兼顾经济、技术、人道主义合作又关注自身防务安全的文件,是权衡利弊、增强自保能力的现实选择。其次,战术层面:a,俄伊携手在中东联合“止损”,虽然不可能直接改变各自面临的复杂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两国赢得更多谈判筹码。伊朗可借此在与以色列、沙特乃至美国的对峙上,让对方更加顾虑俄方态度;俄罗斯也可以在与土耳其或其他中东国家互动时,将伊朗因素作为规制力量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双方各有顾忌、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尚难将这份条约演变为真正的地缘强势联盟,对外也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共同姿态。b,对俄罗斯在欧洲与高加索方向的帮助。假如俄伊关系更为稳固,那么美国与北约在高加索、黑海乃至中亚地区的博弈就要更加谨慎,避免因过度挤压俄罗斯势力而引发俄伊联手的更大反作用。同时,俄伊联合对抗西方或将缓解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欧洲外围制裁问题上的压力。虽然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大局,但双方“抱团取暖”至少能延长俄罗斯的抵抗能力。
C,对伊朗内部的保守派帮助巨大。伊朗国内对外政策通常会在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反复博弈。若伊朗在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后,能够获得技术、资金、外交支持等方面的实际利益,那么保守派有望继续保持对外强硬路线;如果条约并未能使伊朗度过经济危机,伊朗国内的矛盾则可能激化,使得伊朗再次面临开放或重新寻求与西方对话的压力。对此,俄伊如何在条约落地后落实具体的合作项目、推进经济与人道主义交流,将对伊朗国内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结论:综上所述,俄伊两国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主要基于双方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和经济制裁压力,以及在中东地缘格局中“再无退路”的局面。条约既希望借此“抱团取暖”,又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并不构成一个强化进攻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集团。俄伊两国都在国际政治中遭遇制裁和压力,签署这样一份既兼顾经济、技术、人道主义合作又关注自身防务安全的文件,是权衡利弊、增强自保能力的现实选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俄伊双方仍存在历史性矛盾与利益分歧,同时都有不同维度的地缘政治诉求,因此该条约更多像是一种“有限度”的战略互助,而非牢不可破的盟约。两国既想在彼此背后获得安全与经济支撑,又不愿在面对西方时失去所有的回旋空间。
随着未来中东局势、国际制裁、能源市场,以及俄乌冲突向何处演变,这份条约的真实效力和具体走向或许仍需更多时间来检验。总的来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签署对俄伊双方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两国在国际与地区诸多不利因素的挤压下寻求更紧密的合作方式,既以对抗制裁与封锁、挽救经济为出发点,也期望在中东乃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该条约不会让俄伊瞬间成为新的“反美联盟”,但显然会让美以土等地区对手在行动时多了一层顾虑,因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俄伊的“准结盟”关系亦将在中东博弈乃至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局势上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