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不倒!桓台四世宫保坊,明代建筑奇迹揭秘

醉香谈旅游 2025-02-22 14:26:49

在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有一座历经近400年风雨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建筑瑰宝——四世宫保坊。它始建于公元1619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为了表彰当时的兵部尚书王象乾而敕建的。

王象乾,这位新城的杰出人物,24岁便高中进士,开启了他长达60余年的为官生涯。他虽出身文吏,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韧的意志,在边疆披甲执锐坚守了20余年,为明朝的边疆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坊之时,71岁的王象乾正在兵部尚书的任上,因其卓越的功绩,万历皇帝不仅对他恩宠有加,还追封了他的曾祖王麟、祖父王重光、父亲王之垣,将他们都诰赠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四世宫保”坊便由此得名。

四世宫保坊作为新城72坊中的唯一幸存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它以砖石结构为主,砖石的巧妙运用,既保证了建筑的坚固性,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坊高15米,宽9.2米,深3.3米,呈现出三门四柱一牌楼式的格局,整体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样式,庄重而典雅。这种宫殿式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对王家四代人的尊崇,更彰显了明代建筑的宏伟气势和精湛技艺。

从下往上看,四世宫保坊的基座由巨型方石砌成,横跨于大街两侧,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四周都布满了精致的浮雕,这些浮雕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底层雕刻着莲瓣,细腻而逼真,仿佛能让人闻到莲花的清香;中层的云朵浮雕,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空灵、飘逸的感觉;上层则雕刻着龙驹、麒麟、松鹿、奔狮、灵芝、行云等走兽和景物,它们或奔腾跳跃,或悠然自得,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在拱门两侧,世石基座上雕刻着8尊石狮,分距前后两面,雌雄各4。雄狮足按绣球,回首张望,威风凛凛,尽显王者之气;雌狮抚抱幼狮,俯首凝视,极尽母爱之情,温馨而感人。这些石狮不仅是装饰,更是守护的象征,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忠诚地守护着这座牌坊。

中间大拱门之上,镶嵌着上、下两块横幅石匾。下为叙功匾,上面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讳、职衔和诰赠,清晰地记录着家族的荣耀与功勋;叙功匾以上的匾额,镌有“四世宫保”四个大字,字体端正,笔力遒劲,相传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写,这四个字犹如点睛之笔,使整个牌坊更显庄重与威严。牌坊前后横幅石匾的两侧均有浮雕楹联,是隶体书法,楹联上端都注有“玉音”二字,下端皆有精雕莲花承托,在楹联四周和石匾上下雕刻着精致的飞禽走兽,山水花卉,其中有浮雕,有的圆雕,有的透雕,皆精雕细刻,技艺精湛。这些雕刻作品,无论是飞禽走兽的灵动姿态,还是山水花卉的细腻纹理,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该坊外侧前后两面围柱上还雕有精彩的古代人物,二老二少,分别是王麟、王重光、王之垣、王象乾。他们的形象端庄大方,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向人们展示着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

再看牌坊的顶部,雕砌着飞檐斗拱,檐角凌空高翅,8个檐角悬有风玲,风吹摇动,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的铃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牌坊的过往。顶端大脊8跑,每跑2兽,高踞瓦脊,瓦脊成垄,顶脊中间雕塑着“麒麟驮宝瓶”,造型精美,居于坊颠,颇具特色。坊之檐下正中,前后两面砌一块镶嵌花边的竖式匾额,上镌金色“圣恩”二字,这两个字表明了该坊为御建,是皇帝对王家四代人的恩赐和褒奖。

四世宫保坊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结构独特,工艺精湛,雄伟壮观,极具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整个山东地区都是遗存牌坊中的上品。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艺术品,是桓台劳动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战乱和自然灾害,却始终屹立不倒,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更迭。如今,四世宫保坊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桓台县乃至整个山东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品鉴。

它的存在,不仅为研究明代的建筑风格、雕刻艺术、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四世宫保坊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传承着历史的记忆,成为了桓台大地上一颗永不磨灭的文化明珠。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让它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0 阅读:0
醉香谈旅游

醉香谈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