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抱走偏好”谜团:坐下就闹、放下就哭,这些原因你知道吗?

老张育儿记 2025-03-27 20:15:46

新手妈妈在养娃路上,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吧:宝宝非得要抱着走,一坐下就闹,一放下就哭……

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该怎么应对呢?

有妈妈说:当然要抱着啊?不然还能怎么办,总不能让宝宝哭闹吧。

也有妈妈说:这是“病”得治,要是现在不试着把宝宝放下,以后受苦受累的日在后面呢。

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无数新手妈妈陷入迷茫中,到底该怎么办呢?

想要抱着宝宝,看着他们哭得撕心裂肺,心里特别难受;又想把宝宝放下,担心抱习惯了养成依赖心理。

说真的,新手宝妈不用这么焦虑,因为凡事都有原因,弄清楚宝宝“抱走偏好”的原因,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宝宝“抱走偏好”,多半是这些原因

第一个:生理不适在 “捣鬼”

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身体各个部位都还在“努力生长”。

他们不会言语表达,稍有不适就只能也难怪哭声来“呼喊”妈妈。

所以,宝宝的“抱走偏好”里,可能藏着他们的生理不适,是宝宝在求救。

新生儿宝宝,最常见的困扰就是“肠绞痛”,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肠道发育还不完善,蠕动能力比较差,气体容易在肠道堆积。

只有抱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腹部受到压力,才能稍微缓解“肠绞痛”带来的不适感觉。

第二个: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没有出生之前,宝宝都在妈妈的“小房子”里,他们觉得无比安心。

可是出生之后,外界的环境、声音都会让宝宝觉得不安和恐惧。

不知所措的时候,宝宝就希望被妈妈抱着,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温度和味道,会更有安全感。

一旦离开妈妈的怀抱,他们的安全感瞬间就没了,只能用哭闹来发泄内心的恐惧。悲催的是,妈妈还以为他们不听话……

第三个:睡眠习惯出了问题

宝宝的睡眠模式和大人很不一样,他们的睡眠周期特别短。

很多时候,宝宝都属于浅睡眠,外界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到他们。

被大人抱着入睡,大人轻轻走动的声音、平稳的呼吸声,就好像天然的“催眠曲”一样,能帮助宝宝更好地进入梦乡。

可一放到床上,周围环境大变,床铺的温度、触感和怀抱完全不同,没有了摇晃和熟悉的心跳声,宝宝很容易从浅睡眠中惊醒,然后哭闹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总是抱着宝宝睡觉,宝妈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难道,要一直抱着他们吗?当然不是。

既然知道宝宝的“抱走偏好”是事出有因,那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原因就可以。

应对宝宝“抱走偏好”,这些妙招很好用

1、生理方面

针对宝宝的肠胃问题,宝妈每次在喂奶之后,就把宝宝竖着抱起来,然后轻轻拍动背部,帮助他们把吃奶时吸进去的空气排出来,减少肠胃内的气体堆积。

平时,在宝宝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做简单的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绞痛”带来的不适。

2、心理方面

生活中,一定要给足宝宝想要的安全感。放下宝宝的时候,记得不要直接离开,而是先坐在他们身边,轻轻抚摸宝宝的身体,或者温柔地说话,让宝宝知道妈妈还在身边。

也可以在宝宝小床周围,放一些有妈妈气味的东西,他们能在这些熟悉的味道里找到想要的安全感。当然,平时还得多花时间陪宝宝,日常生活增加互动,才能无时无刻感受到被爱。

3、培养睡眠习惯

想让宝宝从小就睡好觉,那从他们刚出生开始,就要有意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固定的睡前流程。在固定的时间给宝宝换衣服、换尿布、洗脸、洗脚,慢慢就会形成生物钟。

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可以放轻柔的音乐,可以讲睡前故事,这样会让宝宝的身心慢慢放松下来,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对了,宝宝睡着之后,尽量不要发出噪音,减少外界的干扰。

写在最后:说到底,宝宝想要被父母抱着,无非就是想得到更多安全感而已。既然如此,那趁着他们还需要被照顾,就多抽一些时间陪伴他们。等都宝宝长大后,就真的再也不需要父母了。

0 阅读:1
老张育儿记

老张育儿记

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