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的时候,和同事聊天,她说到了昨天家里发生的事情:
“我家孩子一点都不知道节约,昨天回家给我和他爸都买了一瓶奶茶,花了好几十块钱。”
一开始,我以为同事在炫耀,想让我夸夸她家孩子有多孝顺。听到最后,才发现同事是在抱怨,觉得她家孩子乱花钱。
这一刻,突然很想替她家孩子打抱不平。不用想知道,原本兴高采烈的回家,结果被妈妈说了一顿之后,难过了一整夜。
扫兴的父母,真的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噩梦。明明是很开心的事情,一句“谢谢”就让孩子高兴很久,却偏偏否定他们的付出。
父母一定想不到,自己的扫兴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在一声声的埋怨和否定声中,孩子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
从现在开始,做个不扫兴的父母
关于“不扫兴”,很多父母以为是一味迁就孩子的愿望,其实不然。
所谓“不扫兴”,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和犯错的空间。
孩子做的对与不对,父母都别先急着否定,更不要随意责罚,或者打骂,而是耐心的引导。
真正的“不扫兴”,其实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做其他事情。
哪怕会遇到很多困难,孩子都有继续尝试的勇气,他知道父母会在身后做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不扫兴的父母,需要做好这些事情
第一件:理解孩子
作为父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理解孩子,可是又真正有几个父母做到呢?
孩子省吃俭用买奶茶给父母,不就是想让父母也尝尝味道,觉得父母平时太辛苦吗?为何,就成了乱花钱啊。
如果学不会理解孩子,那父母永远做不到不扫兴。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去理解孩子,放下成年人的视角,把亲子放在同一水平。
当孩子分享他们的想法、感受或经历时,父母要认真倾听,不要急着打断,反而要鼓励他们完整地表达。
实践技巧:
设立“家庭倾听时间”:每周抽一天固定时间,全家人围坐一起,轮流分享一周内的高兴事、小烦恼或新发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听见。
非评判性倾听:就算孩子的想法听起来不切实际,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避免立即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探索。
第二件:鼓励探索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源泉,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限制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即使会遇到失败,会遭遇挫折,也没有关系。
尤其是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时,父母不要急着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或实验的方式自己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就算失败了,也是一段宝贵的经验,下次肯定用得着。
实践技巧: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可以寻找答案的资源,书籍、视频、饮品以及各种实验套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创造安全的探索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在家中或户外进行探索。可以在家里设立实验角,也可以在户外观察自然。
第三个:建立信任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还是信任,若是连信任都没有的话,后果很严重。
那些敢于探索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一定得到了父母很多的爱。而这些爱,就是孩子们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动力。
亲子间的信任,大多都是被父母破坏掉的。因为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他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只可惜都被父母“作”没了。
作为父母,想要孩子信任自己很简单。生活中只要言行一致,答应孩子的事情都做到,很快就能重塑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实践技巧:
家庭会议:定期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也参与到相关决策中,毕竟他们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情感联结: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抽时间一起阅读,都是加强和孩子情感联结的好方法,父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写在最后:养娃,不仅仅是看着孩子成长,更是父母自我成长和学习的一段旅程。既然自己都不想被否定、被质疑,那为何要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呢?